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转型升级:全力培育追赶超越新动能
  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让延安经济呈现高质量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增长7.4%,是自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6%,排名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比上半年同期提高36.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和8.3%。
  这些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正是我市积极培育新动能、奋力追赶超越的有效诠释。
  能化加工由初级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
  8月28日,记者在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看到,管道纵横、塔器林立、运输车辆穿梭其中,6000多名工人忙碌而有序地施工,施工现场一派火热景象。
  延安能化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洪军告诉记者,如今项目工艺装置及公辅设施施工累计完成66.72%,各装置设备正在陆续吊装就位或组焊安装;各装置区域主要构筑物、落地设备基础和地下工程总体完成96%,主干道路基本完成,机柜间、变电所等建筑物正在加紧装修并陆续交安,框架构筑物、厂房及管廊钢结构安装完成86%以上;铁路专用线工程跨河大桥墩台结构施工完成,涵洞施工完成65%。各项工作按计划节点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实现中交,明年6月底投产。
  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延长石油乃至全省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76.89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135亿元,创利税36亿元。
  该项目只是我市推动高端能化强市的抓手之一。随着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对接、洽谈,大唐延安热电厂热网工程、延安新区(北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安塞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等一些国家级重大项目先后在延安落地生根;延安新区(北区)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黄陵店头2×660MW电厂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一个个驱动我市未来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已经点燃。
  对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表示,延安市积极推进煤炭、油气、新能源资源开发,推动能源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能化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跨越。未来,延安将成为国家重要的区域能源保障基地、能源资源综合协调开发利用和智慧能源示范区。
  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
  在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区,占地近30亩的延安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正在有序施工,主体框架基本完成。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950万元,施工、监理招标手续办理正在进行。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大数据处理中心、现代服务支撑中心、省内信息消费中心和国家数据灾备中心。项目立足陕西,辐射周边,将成为大数据时代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区域发展数据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关键性支撑,满足我省及周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诉求,助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距离延安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不远的898创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装修改造。该公司董事长李建新告诉记者,目前,基金小镇和创新小镇已招商注册、正式入驻企业94家,达成入驻意向企业99家。
  延安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898创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加盟吸引来一大批新经济企业入驻我市。北京云真办公场所已完成装修;海南航空已与我市签订合作协议;阳光控股、深圳摩天之星正在确定合作方案,市城投公司已和阳光控股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万科集团清洁炉灶项目已落户延川、甘泉。另外,全球能源创新中心也在我市落户。
  市城乡统筹办主任杨志旗介绍,发展新经济是延安实现转型发展和追赶超越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市正通过扎实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大力发展新经济,引进培育一批轻资产企业,积极发展“互联网+”等新业态,全力补齐非公经济、第三产业短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多业态并举、多元化发展、多极点增长。
  资源优势成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优势
  我市有着优质红色文化、黄土文化、黄帝文化,近年来全市将文化旅游作为新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一系列旅游产业大项目、好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在安塞区黄土风情文化产业园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上百个工人忙碌施工。该区文广局副局长刘辉介绍,黄土风情文化产业园是安塞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之一,共投资4.8亿元。该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涵盖四星级酒店、大型演出剧院、安塞腰鼓、剪纸、民歌、曲艺、农民画展区、休闲游乐场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可充分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不仅是安塞,如今在全市都“刮”起了全域旅游风。通过积极实施南泥湾红色文化旅游区提升、黄河秦晋大峡谷开发、延安革命纪念地保护提升、黄龙慢城开发、洛川苹果小镇开发与低空旅游开发等84个重点建设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优势。
  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推进延安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各相关部门狠抓文化内涵挖掘、景区开发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功能完善,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坚持把延安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围绕游客关心的“怎么来”“哪里住”“吃什么”“来了干什么”“回去带什么”等问题,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景区内涵,强化全员培训,开发旅游产品,形成全景式覆盖、全产业发展、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的文化旅游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