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精神文明建设大家谈大家谈
别让质疑侵蚀向善的初心
丰子南
  爱心公益最容易直抵内心。8月29日,一项网上公益活动——“小朋友”画廊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活动中,一些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的小朋友创作的画作被出售,每幅售价只有一元。不过,被“买”下来的画并不能带回家,只能保存成为手机的壁纸。这一活动在短时间内便募集到了1500万元善款,但也遭到了一些网友的质疑。
  “一元购画”公益活动实施以来,获得无数赞誉,人们纷纷称其有创意;但也有不少网友质疑:画作是否请人代笔,捐款能否善用,这是不是一场营销等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用在一些公众对于慈善公益的态度上是相当贴切。在各种反转事件的“洗礼”下,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了反向思维的习惯,对于任何事物都会保持足够的警惕。
  质疑确实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正是因为有如此多质疑的声音,发起者才向公众作了详细的解释,推动了“一元购画”公益活动透明化。质疑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曾经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各类招考公平公正,司法程序改革等等。质疑让公众有了更多知情权,让活动发起者、权力执行者等主体接受监督,有利于实现程序正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但千万别让质疑侵蚀向善的初心。做公益慈善活动是好事,就像我们个人行善一样,都是“赠人玫瑰”的事情。然而,如果所有的慈善公益都面临质疑的话,势必会挫伤行善者的积极性。而且,质疑的根源在于对社会群体行为预设的不信任,遇事先往坏处想。这当然没问题,但如果形成惯性思维,我们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乖戾的人,从而失去表达善意的能力。质疑声别淹没了慈善的真义,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反着来,像慈善公益活动这样的事情,不妨先往好处想。
  消除质疑有赖社会共同努力。凡事都质疑一下,当然没问题,但我们总不能每次都依赖质疑去倒逼慈善公益的透明化。慈善公益发起者应该在事先主动向公众公开所有流程,并在帮贫救困过程中及时公布款项的使用情况,以及达到的扶助效果。慈善公益主管部门也要担负起相应的监督责任,向公众及时披露慈善发起者的信用、资质等信息。当然,公众也要心怀一颗善良的初心,为慈善事业助力,对慈善捐赠谨慎质疑。
  做慈善公益没错,公众表达质疑也没错,关键在于每个人行为的初衷要一致,都是为了让慈善公益事业更完善,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获得及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