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新貌 文安驿镇 电子商务培训 喜上眉梢的枣农 大张村养牛合作社饲养基地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无土栽培园 延川中电杆塔厂房 南大门游客如织 党建示范合作社 五年来,延川县乘着全国改革发展的东风,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收获了一张张喜人的成绩单:五年来,延川县改革创新取得新成绩;五年来,延川的“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成果丰硕;五年来,延川的文化旅游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县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五年来,延川县的党建工作富有特色、遍地开花。
五年来,延川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8.11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36亿元。2017年上半年,预计农业产业实现产值2.226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33元,分别同比增长15.8%,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革创新持续推进
“光伏发电这个项目太好了,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工程。开工以来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这个工程不仅是一条脱贫致富路,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在修建发电站的过程中,还把我们村原来的路拓宽修好。”说起光伏发电站建设,延川县贯头村村支书张存雄笑得都合不拢嘴。
贯头村15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每年将从电站发电收益中提取180万元用于全县600户贫困户作为扶贫资金,每户每年获得3000元扶贫资金,持续获益20年。“这项工程每年可为电网提供1887万KWh清洁电力,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相当于年均节约标准煤约6200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107.98吨,同时还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企业负责人说。
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产业带动。五年来,延川在传统产业稳定石油煤炭生产加工,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工转换力度;在新能源积极引导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革,引导传统产业向循环利用型和创新驱动型转变,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现在,延川企业数量由少变多,工业发展由弱变强。该县按照“一区三园”的整体布局,以“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
目前,延川工业园区共入驻企业46户,已建成投产13户,引资额达24.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41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8.71亿元,实现利税1.96亿元,解决就业1200余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3亿元,完成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
“互联网+”助力精准脱贫
“我们的粉条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的添加剂,你看,这是我们刚刚收购的土豆,质量特别好。”顺着总经理郝杰手指的方向望去,不远处清洗机旁堆得像小山一般,经过多次清洗,刚出浴的土豆更鲜亮。“刚开始,大家还不太了解我们公司的农产品,但经过长时间的宣传,加上顾客口口相传,现在公司还有了自己网店,货物供不应求。我们公司不光有粉条,还有红枣、米仁、麦仁、黄豆钱好多种类呢,过会带你们参观一下。”郝杰自豪地说。
过去,公司按照传统经营,效益不是很可观。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找了很多问题,最终觉得要依靠“互联网+”打开市场。他利用延川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改变企业原来依靠批发加零售的销售模式,积极创新企业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建立“互联网+农副产品”销售方式,在淘宝网注册了“延川浴雪农副产品专营店”,依靠“乾坤湾”品牌开启了淘宝分销系统,建立了微店,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同时,组建了微店销售群,为微店创业提供货源,并投资260万元开发陕北农副产品经销中心。
延川县位于延安市东北部、黄河西岸,这里沟壑纵横,梁峁起伏,自然环境恶劣,属于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19.08万人,贫困人口12455人。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吃饭穿衣看老天是农户的真实写照。要改变农户靠天生存的习惯,就要改革创新。该县把农民经济发展与新产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逐步将电子商务加速向农村渗透,打通“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互联网+”三向通道,强化与京东商城的合作,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工作,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和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支持发展电商产业,开网店、变网商,把农副产品推出去展出来。对家庭开设网店给予培训并提供设备,在小额信贷方面给予同等支持。
文化旅游建设如火如荼
“本次优秀民俗文化进校园巡演,我县组织了80余名民间艺人走进大学校园,本次演出让民间艺术进入校园,让延川的黄土文化走进都市,希望大家来延川看看,感受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欣赏黄河峡谷奇观。”延川县委书记张永祥在“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延川优秀民间文化进校园”文艺演出开幕式上说。
五年来,延川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兴起。按照“一路风景一路店”的全域旅游思路,该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文化旅游建设。文化发展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黄河沿岸蛇曲地质生态环境的自然资源和梁家河知青文化资源的优势,该县持续加大对自然景观、知青文化体验馆、特色旅游商品的扶持力度。群众已经在乾坤湾景区沿线、文安驿文化产业园区等周边,有规划地建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度假机构。用文化旅游带动群众脱贫,优先招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人口参与旅游发展,贫困户可申请5万元的小额贷款,3年内政府给予全额贴息,同时贫困户还享受2000元的专项帮扶资金,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支柱产业,预计今年将有更多延川群众在旅游业中受益。目前,延川文化走出去,实现文化带动经济的新格局已经成型。
延川,被誉为“红枣之乡”,在陕北享有“文化大县”美称,充满浓郁风情的民歌、道情、小戏,剪纸、布堆画等艺术颇有知名度,尤其是剪纸与布堆画成绩斐然,以高凤莲、冯山云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家享誉海内外。该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现代民间艺术之乡”,诸多艺术文化空前繁荣。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呀)带上得(那个)铃子呦,噢哇哇得(那个)声。白脖子的哈巴呦,朝南得咬;赶牲灵的那人儿呦,过来了……”
坐在村委会外面的刘春民正在兴奋地唱着信天游《赶牲灵》,周围的大爷、大妈们晒太阳、拉家常、打扑克牌等。问起现在日子过得如何,老人们都是竖起大拇指称赞如今的好生活,旁边的王玉莲赶忙说:“哎呀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这些上了年龄的人才能在这享受生活,以前的话还在土堆里拨拉几个零花钱好过年,现在再也不用愁没有吃的东西,纳鞋底的人很吃香,现在从深沟里搬迁出来,交通方便了,生活质量也是提高了,以前在深沟里住,去一趟镇上光路上就要两个半小时,现在搬迁到了镇上,自个儿去看孙子也方便得很。”
延川县城属于典型的两山夹一川,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为克服地少人多的窘境。五年间,延川城镇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家湾、中湾、圪台沟、河东、粮站坡五大板块开发项目都已经投入使用,城镇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路遥广场、大桥加宽工程、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延川中学教学楼等惠及各行各业的民生工程都竣工投入使用,居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五年来,延川县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边远偏僻村子人口搬出工程。集中在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安置房,统筹考虑就业就医就学、公共服务配套等需求,确保移民搬迁“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对于移民搬迁水电路、通讯、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动用政府部门全力解决好,确保移民群众住得放心、住得开心。
党建工作引领精准脱贫
“党支部搭台,合作社唱戏,贫困户致富。”这是延川县聂家坪村公路边一条很普通的宣传标语,这条标语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村支部书记高叶平创新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领全村群众在脱贫路上一步一个脚印。2013年,高叶平注册成立了延川县原野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把合作社的效用发挥到最大,高叶平把合作社当作杠杆,一头撬动党支部,另一头撬动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在脱贫路上不断探索前进。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叶平的养殖场从当初仅占地2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20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扩大养殖规模近十倍,养殖场由最初的十几头,发展到现在的母猪56头,种猪3头,饲养肉猪近500头。“我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饲养,去年保守估计,年出栏近500多头,纯收入在60万左右。”高叶平笑呵呵地说。
延川县紧紧围绕党建带动扶贫,上下一心,积极探索,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要求,拿出过硬办法,掌握贫困户的家庭收入、贫困原因等基本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制订脱贫措施,规划扶贫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村民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截至2017年上半年,农业产业实现产值2.226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33元,分别同比增长15.8%,精准扶贫成绩显著,截至目前,全县已脱贫4070户117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