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版
发布日期:
“二孩时代”的产科人:累并快乐着!
通讯员 王慧玲 高小娥 本报记者 王锋
产科大家庭
母婴安全“守护者”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只是个“甜蜜的烦恼”,但对于产科医生而言却深刻地体会到:累并快乐着!
  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市人民医院迎来了分娩高峰。今年上半年共分娩1700余人次,同比2015年增加了1000余人次。
  “急”字当道
  急诊剖宫产、急诊入院、急产、急救……每一个“急”字背后都有产科医护人员昼夜奋战的身影,每一个“急”字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抢救风险。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让30岁的杨女士在剖宫产完第一胎后,开始备孕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可是杨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正处在危险的边缘。杨女士距第一次剖宫产只有一年的时间,而正常间隔时间至少需要两年以上,且孕期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上次妊娠右下肢静脉血栓的阴影还没散去,此次妊娠一直口服抗凝药物,很容易导致大出血和再次血栓形成。集多种高危因素于一身的杨女士艰难地渡过妊娠期,到了预产期,本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状况终止妊娠,固执的她及她的家人却对医生的建议置之不理,硬撑到宫缩阵痛情况紧急时才入院,面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只能全力以赴,以最好的方式,对母儿最有利损伤最小的方式结束妊娠,一场母儿生命保卫战打响了。整整耗费几个班次的值班人员,经过通宵达旦的抢救最终母子平安出院,不仅产妇收获了可爱的“小天使”,全科医护人员也发自内心的替她感到高兴。
  “高”字当头
  高年龄、高血糖、高血压、高期望值,高风险、高难度……二孩政策放开,高龄产妇增多,“高”危警报成了产科医护人员必须警惕重症信号。
  有少许白发的刘女士,今年47岁,儿子大学毕业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谈起生二孩的初衷,她讲道:“以前政策不允许,现在放开了就想着再生一个,一是给孩子留个亲人,二是圆我的二孩梦想,虽然年龄大风险也大,但我觉得非常值得。”
  刘女士生二孩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高血压、高血糖、甲亢的折磨使她不得不提前两个月终止妊娠,各种化验指标均处于危险状态,为了她及她肚子里宝宝的安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二病区的医护人员使出十八般武艺,最终母子平安出院,一直陪伴在刘女士身边的25岁儿子,看见妈妈和弟弟均平安,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虽然兄弟两个年龄差距很大,但是看起来感情特别好,哥哥经常给弟弟换尿布,逗弟弟玩,照顾产后的母亲,非常孝顺,看着幸福和谐的一家人,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王慧玲回忆说。
  “累”字收尾
  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就意味着要习惯把苦累当做家常便饭,产前的准备、产后的护理,每一个细节产科医护人员都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一个班次下来心理劳累远远大于身体劳累。
  有过分娩经验的李女士被一阵阵的腹痛从熟睡中惊醒,凌晨急诊住院,值班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胎盘早剥,母子生命均受到极严重威胁。时间就是生命!此刻的产科病房处于一种极为紧张状态,一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拉响,分秒必争不足以形容,且必须是秒秒必争,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妇送进手术室,用最短的时间娩出胎儿,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所有的工作,夜幕下的母儿生命交响曲以保留住母亲的子宫,保住母子的生命而告终。这种成就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
  “在产科,不光是重危孕妇,每天大批量的出院入院患者、高分娩量,每一个产妇产程的不确定性,随时变化的胎心,难以忍受疼痛折磨产妇的心理疏导,不能配合的家属,熟人的焦虑及患者的不理解等等,作为产科人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强壮的身体、敏捷的思维、有持久的耐力,更要有颗善良仁慈的心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妇产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马小星说。
  类似上面的产妇在产科每天都能遇见,各种急危重症让产科人深感分身乏术:妊娠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糖尿病、中央型前置胎盘、HELLP综合征、胎儿窘迫……每一项病症都是产科医生必须攻克的难关。
  “目前产科医生配比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很多医生都是连轴转:既有急诊产妇,又有好几台手术。总体来说,要完全适应二孩政策带来的新变化,还需要我们科室、医院甚至全社会的配套建设逐渐适应,充实完善。”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二病区梁娜医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