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城满目青翠 小区环境美如画 河道鲜花盛开 本报记者 王婷
一座拥有绿色的城市,必是一个充满韵味、孕育活力和无限希望的城市。走在延安街头,随处可见园林绿化工作人员修剪花木、清理枯树的身影。我市处处呈现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浓厚氛围,市民也时时见证和感知着城市的点滴变化。
国家园林城市是展示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一张极有价值的名片,也是对一个区域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的综合评价,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面对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延安发展进入新阶段,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大力实施“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战略,通过五年努力,使延安经济实力更强、民生福祉更多、文明程度更高、生态环境更美、政治生态更好、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目标,全市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积极推进,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园林绿化、居住区绿化和城市景观建设工程,努力打造蓝天碧水、街绿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2015年,通过了省级生态园林城市验收。
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社会服务信息平台和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监管体系;市区路灯亮灯率、照明度、照明均匀度等各项创建指标均已达标或超额完成;编制完成了《延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确定了“一环、一心、三轴、多点、绿廊”的绿地系统格局,引领城市园林绿化;出台了《延安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延安市外来物种控制管理办法》《延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实施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审批。如今,我市绿地率达到38.98%,绿化覆盖率达到41.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7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5.32%;新区排污系统全部实施了雨污分流。
处处可见绿树红花
城区生态更好了
“抬头见绿,出门有花。我所住的城市,越来越像一个大花园了。”市民王丽雅说。
“以前我们管护工作主要是保证苗木正常生长,以绿化为主,现在我们已从单一的苗木种植发展到植物组合造景绿化,使人感到花卉艳丽且层次丰富,更具有美感。”从事绿化工作十多年的李师傅这样对记者说。
延安越来越美的背后,是许多人的付出和担当。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我市先后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城市绿化、市政建设,完成了嘉岭桥至裕丰桥道路拓宽及绿化、城区绿化、裕丰桥至罗家坪桥河堤绿化、南桥游园扩建、龙湾隧道绿化等工程项目;先后实施了双拥大道延伸段绿化、罗家坪至川口河堤景观绿化工程和城区山体直观坡面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建成和改造了杜家沟路、南市路等13条城市主干道,完善了南滨路等14条道路的绿化,实现一条道路就是一条城市风光带的目标,道路绿化普及率98.32%,道路绿地达标率80.23%,林荫路推广率76.65%。加大了庭院、小区、单位绿化力度,95个居住区中有市级园林式居住区64个,比率为67.37%,144个单位中有市级园林式单位93个,比率为64.58%。大力实施革命旧址恢复性保护工程,编制延安革命纪念地旧址总体保护规划,将全市445处革命旧址全部进行有效保护,努力实现“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的目标。投资5000多万元,在延安大学附近改造提升占地40多公顷植物园一个。实施春秋栽植工程,先后栽植了直径12公分左右的国槐、柳树、银杏等8000多株。在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公园的广场、停车场、道路等栽植牡丹1.2万株,道路两侧绿化带补植了开花小乔木,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与此同时,我市还坚持开展每年春秋两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除财政和社会资本投资外,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从工资中拿出100元用于绿化建设,并以“我为延安种棵树”“知青纪念林”等多种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市民进一步增强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为延安的生态建设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增砖添瓦。
修建公园广场 市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真是太好了!现在家门口也有了公园,以后晨练有地方去了!”家住东二十里铺附近的居民郝艳红以前晨练总是没有好去处,看到自己家门口建了公园,她一脸喜悦。
为改善人居环境,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生态休闲娱乐场所,今年我市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市区新建了刘万家沟、东二十里铺、民族学院、雅荷小区、大砭沟、王良寺、长青路、杜公祠、贵人峁9个山体公园,总规划面积266748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建成投用。同时,红化、虎头峁、马家湾、南寨砭、王家坪、西北川6个山体公园主体工程也已经全部完成,预计10月中旬可投入使用。
近年来,我市狠抓城市公园、广场、小游园建设,已建成大小公园、广场45个。如今,每到节假日或者是夜幕降临后,新区为民服务广场、圣地大剧院前的公园里,锻炼休闲的人络绎不绝;在凤凰山山体公园、枣园公园、体育场、南门坡游园广场、纪念馆广场、火车站广场、凤凰广场、大桥广场等公园、广场上,锻炼休闲的人比比皆是。广大市民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创建园林城市带来的福利,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了。
山体居民下山 让市民生活更加舒适
“以前在山上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去一趟也很不方便,下雨天还担心山体滑坡。现在好了,搬到了大砭沟附近,出门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了!”之前住在清凉山上的居民杨小龙感慨地说。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我市加快了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了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等核心区山体居民下山工程,恢复了山体生态。
据统计,近年来实施的山体居民下山工程,累计搬迁3.3万户、10.1万人,目前,部分搬迁居民即将在新区得到安置,告别了山体以上破旧而不安全的窑洞,在美丽的新区有了一席之地,他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幸福。
结合居民下山、沟道综合开发等民生工程,我市开展了周边山体植被恢复和陡坡绿化治理等工程,重建山体植物群落,构建外围生态防护圈;在新区开展海绵型城市建设,在老城区开展以控源截污为基础的城市水体生态修复,对延河、南川河进行生态修复,再现“水映宝塔”的壮美景观。
山体居民下了山,生态也得到了修复。先后完成了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等多处山体生态修复植绿工程,山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通过实施综合管廊、城市夜间文化旅游、污水收集二期、垃圾焚烧发电等52个工程项目,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95.03%,水质综合合格率99.98%;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7辆,公共交通覆盖率76%,城市主次干道路灯亮灯率98%,道路机械化清扫率81.43%,保洁覆盖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7天,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广大市民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升了。
如今,站在凤凰山的制高点四面环顾,满目青山、郁郁葱葱;置身新区观景台上,新城如画、美轮美奂;徜徉在延河岸边,河道宽阔、绿草如茵。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福祉像一缕缕清风正在徐徐向我们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