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黄土地里刨“黄金”
  通讯员 蔡英 记者 朱佳雨 杜音樵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在安塞区招安镇以西的白渠村,放眼望去,村道宽阔平整、院落干净整洁、房窑错落有致,整个村庄掩映在果树中间。
  2015年,安塞区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区爱卫办被确定为白渠村的帮扶单位,扶贫队早出晚归入户走访,摸清生产资料、探清致贫原因,为的就是能找出一条适合白渠村发展的致富门路。
  “各人头上一片天,守住一亩三分地。”白渠村党支部书记王平的这句话让大家有了在土地上“掘金”的想法,世世代代只知道刨黄土、种粮食,却不知道在黄土地里“掘金”。
  白渠村辖4个村民小组,209户736人,在册贫困户19户79人。2015年以来,该村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实际,按照“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8975元。
  入股脱贫稳中求进
  白渠村盘活各类资金变股金。按照“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思路,将各类资金直接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按股参与分红,同时让富余劳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以钱生钱的目标。
  “白渠村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的贫困户,他们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稳定产业,没有稳定收入,有的就是脚下这块世世代代生活的黄土地,我就是要利用土地让他们脱贫致富。”帮扶单位区爱卫办主任倪明慧说。
  2015年初,由王平牵头成立了民悦养鸭合作社,爱卫办给15户贫困户每户5000元的帮扶资金,让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并享受每年固定分红2000元。
  除了养鸭合作社,2015年7月,在倪明慧的协调下,该村成立了“安塞白渠富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由白渠村民小组11户贫困户27人及致富能手白飞飞组成。他们用36万元(贫困户每户1万元,白飞飞投资16万元,帮扶单位投资10万元)建成43亩的樱桃园,年终按4-3-3的比例分红,全年收入的40%用于下一年生产经营。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没有收入,则实行兜底保障,保证贫困户每年收入20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实现既能利润分红又能挣工资的双赢成效。
  贫困户李步琴今年68岁,丈夫耳聋,又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家里无任何经济收入。“多亏了倪主任帮忙,入股樱桃园后,我不仅可以享受到年底分红,还多了份打工的机会,一个月能赚1800元。”正在樱桃园里锄草的李步琴高兴地说。
  “今年樱桃园初挂果,我领了3000元,明年还会得到更多的分红。”6月12日,张桂富领到入股分红金边数钱边乐着说。
  “加上养鸭合作社给的2000元分红金,张桂富今年光分红就领到5000元。”帮忙分红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平看到村民富了高兴地说。
  张贵富是白渠村韩家洼人,全家没有产业,妻子两年前做乳腺癌手术欠了5万多元,生活十分困难。倪明慧第一次到张贵富家里了解情况,他什么都不愿意说。当她第二次又热情地来到张贵富家时,他才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想养猪,但是没钱,只能空想。”倪明慧知道后,拿出2000元让张贵富买猪崽。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张贵富成了养猪的行家里手,还将产业扶贫资金加入合作社,一年有“三方收入”。
  光伏产业照亮希望
  光伏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白渠村通过协调发展该项产业,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窑房屋顶,搭建起了光伏发电板,让闲置的“窑顶子”变为增收的“钱袋子”。
  “依托区光伏开发公司,村集体利用闲置屋顶17间、10万元产业扶持贷款,参与到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建设了40KW村集体电站,年收入可达8万元左右,区光伏开发公司抽取利润的35%用于还贷和日常维护管理,65%归村集体,约年5万元左右。”招安镇驻白渠村干部云卫军介绍了光伏发电运营模式。
  云卫军还告诉记者,20户农户利用81孔间闲置屋顶(贫困户10户31间),建设8KW户用发电站,持续分红20年。贫困户前3年每年分红2000元,后17年每年分红4000元;非贫困户前8年每年分红2000元,后12年每年分红4000元。这一举措不仅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梦,还带动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通过“三变”改革,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带模式如今在安塞区已经推广,目前共整合农业、水利、产业扶贫等各类财政资金6500万元,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等经营主体中,用于发展棚栽、林果、草畜、香菇、特色小杂粮产业,有效活化了要素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村落地生根,见到实效,实现无中生有、有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