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岸村的千亩花椒园。本报记者 刘阳 摄 王群洋家人在采摘花椒。本报记者 刘阳 摄 延河在这里汇入黄河。本报记者 刘阳 摄 本报记者 郑鹏 通讯员 齐祥银
延河从延长县雷赤镇凉水岸村汇入黄河。抗战期间,这里曾是河防保卫战主战场之一,河防部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现如今,凉水岸已经成为沿黄观光路的一处景点,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也因发展花椒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延河入黄风景异
9月14日,天气晴朗,我们继续沿着沿黄观光路前行,在雷赤镇凉水岸村村主任王继明的带领下来到了凉水岸村。车辆行驶在崎岖的黄河滩上,仿佛是坐在船上。车辆穿过河滩的一片枣树林后,大小不一的石头相继出现,大的比记者乘坐的汽车还要大,小的直接被车辆碾在了轮下。正当欣赏这怪石嶙峋的美景时,王继明告诉记者,这是黄河石林,再往前走就是延河入黄处。汽车继续往前行驶了大约3分钟后,眼前出现了一块空地,延长县相关部门在这里立了一块“禁止在黄河鱼产卵期间捕鱼”的提示牌。王继明说,因为这里是延河和黄河交汇的地方,延河水势平缓,水流清冽,黄河鱼每到产卵的季节就会游入延河产卵。黄河鱼因肉质细腻而受到欢迎,经常有人在产卵期捕鱼,所以县上将这里确定为黄河鱼保护区。
到了这里车辆无法继续前行,一下车就听到了水声,王继明指着前面的一座小山告诉记者,那就是延河入黄处。登上黄河石林的一块巨石,记者清晰地看到延河从左侧的山谷中流出,拐过一个弯后流入了右侧的黄河,延河一侧水流清冽,黄河一侧河水浑黄,一清一黄泾渭分明,真是一种奇观。
王继明告诉记者,由于这里水势平缓,是黄河主要的渡口之一。当年日本侵略者企图从这里渡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但由于留守兵团的准确判断,选择正确的河防作战战术,令日军屡屡受挫,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村子里当时驻扎了两个连的兵力,现在还保存有当时河防部队根据地形修筑在石山腰部隐蔽处的防御工事,工事内有机枪、步枪射击孔,两人并行的通道,固若金汤的工事当年受到留守兵团肖劲光司令员的称赞。
花椒产业铺富路
离开延河入黄处,顺着黄河向下游行走不久,就到了凉水岸村村民的花椒园。红色的花椒挂满了枝头,远远看去,就像绿色的缎子绣上了红色的花朵,好看极了。走进花椒园,记者遇到了正和家人采摘花椒的椒农王群洋。看着一颗颗红宝石般的花椒从树上落入筐中,王群洋和妻子仿佛看到了富裕的生活,脸上挂满了笑容。
王群洋告诉记者,他家有25亩花椒园,自从2003年开始栽植花椒以来,经济状况一年比一年好,去年仅花椒一项他家就收入了6万多元。以前没栽植花椒的时候,黄河对岸的山西大宁县经济情况较好,村里经常有人过河去打工,现在情况变了,到了花椒成熟的时候,大宁县经常有人过来打工摘花椒,真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古话。
王继明说,村里的花椒是1999年试种后于2003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的,目前凉水岸行政村共有花椒5800亩,去年产值1100多万元。
虽然村民靠花椒提高了收入,但王继明并不满足,他想把花椒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目前村上已经修建了5间厂房,购置了花椒脱粒机、烘干机。他受到汉中茶叶包装的启发,专程到汉中进行了考察,打算引进包装线。村上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依托沿黄观光路便利的交通环境,把凉水岸的花椒做成产、加(加工)、包(包装)、销一条龙产业,从而使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采访结束时,王继明告诉记者,凉水岸除了有延河入黄处的美景、红色历史和花椒产业外,还凭借着千年古渡的独特陕北文化吸引了刘文西前来采风、斯洛文尼亚记者前来拍摄,去年的“凉水岸过大年”活动更是将独特的陕北黄河文化呈现给了大家。随着沿黄观光公路的开通,村里迎来了更大机遇,今年他们还将举行规模更大的过大年活动,希望能有更多的游客前来领略凉水岸独特的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