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牛郎”“织女”:渐行渐远爱依旧
李会超
  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来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对夏季夜空朴素而浪漫的想象。织女星位于银河以西,牛郎星位于银河以东。农历七月初七之夜,上弦月发出的淡淡的月光刚好遮盖了银河的光芒,使银河看起来像是消失了一样,古人便想象银河上的鹊桥已经搭成,牛郎织女可以相会了。
  它们距离并不近
  1609年,伽利略开创了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时代。此后我们才逐步认识到夜空中那些明暗不同的星星与我们的距离各异,而银河则是由密密麻麻的恒星组成的,并非在天上流淌的河流。因为这些恒星距离我们极其遥远,我们不能用肉眼将它们一一分辨出来,才有了亮带的视觉效果。
  早在19世纪初,天文学家们已经可以用三角视差法来测量离我们相对较近的恒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首先,我们选定一颗在一年之中的位置都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恒星作为参照星。之后,通过观测确定在半年的时间当中,我们要测量的那颗恒星的位置相对参照星发生了多大变化。地球与它半年之前的位置相距两个天文单位,通过这个长度及三角运算,我们就可以得到一颗恒星和地球间的距离了。天文学家们发现,织女星距离我们大约25.3光年,牛郎星大约不到17光年。而它们彼此间的距离也高达16光年。也就是说,如果牛郎向织女用光信号“暗送秋波”,牛郎要在16年之后才能收到织女表达的爱意了。
  织女星曾是北极星
  织女星是夜空中非常明亮的恒星,计算表明,织女星在12000年前曾经是当时的北极星。后来,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指向随着时间的变化,它才离开了北极星的位置。在将近14000年后,织女星还将再次成为北极星。
  这颗被天文学家们称作天琴座α星的恒星,是太阳之外第一个拥有“照片”和“身份证”的恒星。1840年,当天体摄影的技术刚刚开始应用时,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乔治·邦德就拍下了夜空中的织女星。而织女星的“身份证”,则是它的光谱数据。天文学家们可以通过分析光谱了解恒星的组成元素、表面温度等物理信息。按照通过亮度划分星等的方法,织女星恰好是一颗0等星,因此它的亮度还曾经被用作测定其他恒星星等的“标尺”。织女星的光谱信息也被拿来当作分类其他恒星的标准。(选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