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8日
国网延安供电公司:为延安发展提供强有力电力保障
本报记者 程浩楠 通讯员 王璐
  五年来,国网延安供电公司新投330千伏永康、吉现变电站2座,新投及增容改造110千伏贯屯、段庄、太清等18座,新投及增容改造35千伏杨塬、河庄坪等变电站12座,新建及改造35千伏及以上线路26条,长度达1024千米,新增容量达1882兆伏安,为延安新区、经开区以及光伏扶贫项目等延安重点项目建设、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建设延安革命老区A类城市供电区
  延安供电公司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为竭力支持延安经济发展,该公司积极沟通汇报,提出将延安市老城区、新区北区以A类供电区标准规划建设,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支持,获批供电面积30平方公里,成为西北五省中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A类供电区。
  2016年5月31日凌晨,作为延安A类供电区重要的电源支撑——110千伏凤凰变建成投运。这座延安电网选址历时最长、占地面积最小、施工难度最大、规划落地最难的全户内变电站,彻底改变了由周边变电站向市中心长距离延伸供电的历史,形成了以110千伏凤凰变为核心,110千伏马家湾、兰家坪等6座变电站为外围支撑的“手拉手”互联互供供电格局,延安市中心区未来发展用电彻底无忧。
  截至目前,延安电网经过多次增容、改造,老城区与新区北区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以上,供电半径控制在3公里之内;配网自动化得到成熟应用;老城区、新区北区电网均达到A类供电区标准。预计2020年年底,国网延安供电公司城市配电网将实现以中心变为核心,兰家坪、西北川、东郊、黄蒿洼、马家湾、高坡、川口、杨家岭等8座变电站为中心的110千伏网架格局。形成链式电网结构,使各供电区合理分区,互联互供,进一步增强延安城市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革命圣地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惠民工程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2016年3月份,为积极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支持老区农村脱贫致富,国网延安供电公司全面打响了两年扶贫攻坚战,加快民生工程建设速度,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人均收入。
  今年夏天,陕北罕见持续高温,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然而,家住黄陵县阿党镇程村的程会唐却不再像往常一样因为干旱而为自己的果园发愁。自国网延安供电公司大力实施井井通电惠民工程后,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区机井通电比重,提升了机井灌溉效率,村民们纷纷给机井更换了大功率的水泵,原先浇灌一亩地需要2个小时,现在仅用1小时就可以完成。程会唐算了一笔账,原来机井轮流开,浇一遍地需要十多天。现在机井同时开,浇一遍地三四天就够了。以前浇一亩地、浇一次水要花十几块电费,现在只需要七八块。
  说起井井通电的好处,黄陵县隆坊镇鲁村的村主任张建刚更是深有体会。鲁村有89户村民,承担供电的公网配电容量仅有100千伏安,每次遇到用电高峰期,机井经常无法正常使用,村民只能到邻村拉水给果树浇水,增加了成本不说,人也很辛苦。得知此事后,供电公司第一时间联系镇政府,将鲁村纳入到第一批井井通电项目,为该村新增一台容量为100千伏安的配变,专供果园灌溉,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灌溉问题,为每户每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80元,受益村民到达400余人。
  截至目前,该公司辖区内已全部实现井井通电,进一步促进了延安农业发展,助力农村脱贫攻坚。与2015相比,该公司为辖区农民灌溉支出累计节省资金51万元,减少燃油消耗180吨,覆盖灌溉面积1589亩,人均增加收入3万元。为农民群众依托电力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责任打赢光伏脱贫攻坚战
  174基铁塔,51.8公里线路,国网延安供电公司仅用60天就完成了正常工期需要5个月的扶贫工程,保障了6月30日黄龙、甘泉、延川和延长,总装机容量为75兆瓦的光伏扶贫工程按期投运,用责任和使命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
  光伏扶贫项目是精准扶贫方式之一,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市委、市政府站位高远,全面谋划,促成项目在延安的落地。国网延安供电公司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打破常规,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支持项目的建设。用“打好光伏扶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延川县延水关镇贯头村不远处,一大片排列有序的光伏板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悄无声息地为村民们聚集着“阳光财富”。
  “这下好了,有了光伏发电这笔稳定的收入,好日子也就大有希望了。”当得知自家不远处光伏扶贫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后,延川县延水关镇贯头村贫困户王国利激动地说道。
  “延川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总容量是15兆瓦,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到1887万千瓦时,每年从电站发电收益中提取180万元,可为600户精准扶贫户每户增加年收入3000元。”负责建设延川县光伏扶贫电站的主管人员夏涛介绍。
  据悉,延安市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正式并网运行后,每年发电量可达1亿千瓦时,可为2800户贫困户每户提供扶贫资金3000元,贫困户将持续获益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