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张文荣和家人正在挑拣苹果装箱 本报记者 刘阳 摄
沿黄观光路的通车极大改善了周边群众的出行难题 本报记者 刘阳 摄 本报记者 郑鹏 通讯员 李文振 武小丽
沿黄观光路宜川段全长88.56公里,途经云岩、壶口、秋林、集义4个乡镇,这些乡镇是宜川县苹果、酥梨、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的主产区。沿黄观光路的通车,不仅改善了周边群众出行难题,将宜川县的美景呈现到了全国游客的眼前,也让沿线的群众借着这股“东风”,把产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
花椒收购价比去年每斤涨了10元
宜川县集义镇马树坪村距离黄河只有200米,是沿黄观光路上最靠近黄河的村子,以前也是出行最困难的村子。沿黄观光路的通车,给这个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月22日,记者来到了马树坪村进行采访。
记者在农户的院落里看到,铺在地上晾晒的花椒被阳光一照,像一颗颗红宝石一样耀眼。一位农民提着一筐刚刚摘下的花椒回来了,记者在和他的攀谈中得知,沿黄观光路的通车让村子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大家对此都十分激动。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村主任赵军田。赵军田告诉记者,马树坪村共有村民13户39人,村子距离黄河短短几百米,站在村里就能看到黄河,虽然景色不错,但村民的出行却成了大难题。人们从村里出发去一趟县城,得先翻山经过集义镇后再往县城走,至少得3个小时。沿黄观光路的通车大大缩短了村子与县城的距离,现在村民进一趟县城也就1个小时左右。
赵军田说,20年前马树坪村开始种植花椒,但因为道路不通,花椒的采摘和销售一直都成问题,村上的花椒销售只能靠小贩骑三轮车到村里收,花椒的价格被压得很低。但今年不一样了,沿黄观光路通车后,赵军田开着面包车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韩城找来了采摘工。从韩城来的花椒收购车辆也直接开进了村里,收购价也从往年的30元一斤涨到了40元一斤,赵军田的花椒多卖了1万多元。他粗略一算,今年家里40亩花椒除过成本,纯利润应该有10来万元。
沿黄观光路的开通,给马树坪村带来的不仅仅是花椒收购价格的上涨,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规划,打算把村子打造成集传统花椒种植与黄河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新村,马树坪村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苹果采摘节10月开幕
车辆行驶到云岩镇上井家村,经过沿黄观光路和一条县级道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时,几座欧式的尖顶小木屋吸引了记者一行的目光,大家不由得停下车欣赏这美景。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宜川县果业局副局长宁前峰,他向记者介绍说,从8月份开始,宜川的嘎啦就熟了,9月份轮到红星、弘前成熟,到了10月份,富士就能采摘了。沿黄观光路穿过了宜川县4个乡镇,县上在公路附近建设的苹果采摘园有上万亩之多。目前,县上打算充分利用沿黄观光路的交通资源,大力建设发展苹果采摘平台,将苹果和旅游相结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村民张文荣正在自家的果园内摘苹果,他告诉记者,果园的苹果已经提前被客商预订了。张文荣热情地请记者一行吃刚从树上摘下的苹果,还没吃几口,就有蜜蜂飞来围着记者“嗡嗡”地转。宁前峰说,宜川苹果的含糖量较高,散发的味道吸引了蜜蜂,只要尽快将苹果吃完,蜜蜂就会飞走。
吃完苹果后,宁前峰带着记者来到了路边的一家采摘园,顺着木质的步道,记者一直走进了果园的中央,果园内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头,不时有苹果碰到记者的头。因为走了步道,记者的鞋上没有沾一点泥土。宁前峰告诉记者,这是县上考虑到果园内土质疏松,如果遇到阴雨天园内湿滑不易行走,特意为方便游客修建的。小木屋则是为游客休息和苹果销售而修建的。宁前峰说,去年,县上举办了苹果采摘活动,香港客商当场就定了一大批货;今年10月份,县上将结合沿黄观光路邀请游客、客商和媒体举办更大型的苹果采摘活动,推动县上的苹果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