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03日
回报母校,是我们的心愿和责任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各届校友和社会人士捐资助学记
李青山、高慧、屈金冈(从左至右)
  本报讯(记者 李鹏 樊小帅)金秋时节,硕果累累。9月23日,延安大学建校80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大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全校师生群情沸腾、备受鼓舞。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各届校友齐聚校园,召开庆祝建院40周年暨争创一流学院研讨交流大会,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院庆活动中,校友捐赠、合作办学成为最令师生感动和振奋的亮点。
  校友回报母校 捐赠百万助学
  延大政法学院2005届毕业生、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慧,这个80后陕北青年,对家乡和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向政法学院捐资100万元,设立专门奖助学金,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和扎根于延大政法学院的年轻教师。
  “我想通过这个教育基金,激励更多的政法学子建立自信,开拓眼界,为家乡的教育,尤其是法律人才的建设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出身寒门的高慧,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如今事业有成的他,决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也期盼着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支持陕北教育事业的行列中来。
  高慧的学长、延大政法学院1996届毕业生、现就职北京市中关律师事务所的李青山,也捐资100万元,与政法学院共同组建延安大学法律与政治研究中心。
  延大政法学院起步虽晚,但在法学研究和教学方面取得了佳绩。李青山希望通过资助科研项目,带动政法学院法学科研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延大政法学院培养了我们,回报母校是我们的心愿和责任,祝愿政法学院越办越好!”高慧和李青山满怀深情地对学院的师生们。
  院企协同育人 共建共享共赢
  “我们事务所出资100万元,与延大政法学院共同创办炜衡律师学院。”院庆中,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延安分所主任屈金冈与政法学院签订了院企协同育人框架协议。
  早在1999年,屈金冈就在政法学院的前身政法系设立“益能达”奖学金,并为法律系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近年来,屈金冈先后为政法学院多名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组织政法学院师生举行学术论坛、法律沙龙、体育比赛等活动,共投入10万余元。适逢院庆,屈金冈与政法学院负责人协商决定,本着公益性、非营利性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合作成立延安大学炜衡律师学院。
  “拟成立的延安大学炜衡律师学院,为我院下设的二级机构,不占用政法学院的经费和编制。由屈金冈所在的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延安分所提供经费,合作期限为10年,每年支付10万元。”政法学院院长张文生介绍道。
  屈金冈告诉记者,律师学院办成后,将组织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法律沙龙、业务研讨、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培养法律人才,服务陕北老区。
  弘扬法治精神 培育实用人才
  院庆活动中,政法学院各届校友和社会贤达支持学院发展的义举,在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我要向捐资助学的校友学习,尽职尽责做好校友联系工作,导入更多社会资源,吸纳更多办学基金,服务学校、服务校友,助力母校建设发展。”政法学院校友联系人、政法学院1981届毕业生冯毅在院庆大会上的发言,道出了广大校友的心声。
  树人百年,泽润千秋。作为陕北法律人才的摇篮,延大政法学院40年来始终秉承“学以致用,立身为公”的校训,坚持“质量第一,育人为本,崇尚科学,探索真理”的办学理念,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0年,从延大政法学院的发展史上来看,既是一个重要驿站,也是迈向更新、更高起点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将以此次院庆为契机,广泛吸纳众智,秉承优良传统,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层次和科学研究水平,争取早日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科优势更加突出、专业特色更加鲜明的一流强院,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人才辈出的摇篮、崇尚创新的典范。”张文生院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