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
李先生是一名公务员,48岁,发现高血压10余年,尿酸增高4-5年,偶尔有痛风发作,平时喜欢饮酒,5-8两/次,每周4-5次,不吸烟,锻炼较少,偶尔会熬夜。
今年体检除了有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还发现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了,颈动脉血管彩超显示左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双侧颈内动脉低弱回声粥样斑块形成。
李先生的困惑
1.我的年龄也不大,饮食清淡,不吸烟,除了高胆固醇血症,其他什么病也没有,怎么突然颈动脉就有了斑块呢?
胆固醇有“好”有“坏”。
“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把肝脏中合成的胆固醇运送到血管中。
“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脂“清道夫”,摄取血管中多余的胆固醇,然后运送到肝脏。
正是李先生长期忽略的高胆固醇血症导致了目前的结果。高胆固醇血症其实是生命的“隐形杀手”。
2.斑块可能会给李先生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呢?
粥样硬化斑块有“软”有“硬”。超声显示低回声的斑块即不稳定斑块,也称为软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到底在哪里?
1.使血管硬化失去弹性:由于斑块由非活性物质构成,本身没有弹性,它附着在血管内壁有损伤的地方,日积月累,面积越来越大,使血管在收缩和舒张时阻力增大,弹性降低。会引起高血压和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斑块增厚、增大会使血管管腔狭窄,影响供血。由于组织缺血,心脏需加大压力供血,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
2.斑块容易脱落:脱落的斑块随血液流动,如果不能被及时分解掉,会在血管的狭窄处形成梗塞,如脑梗、心梗、动脉阻塞,严重的下肢缺血等。当斑块整块或者部分脱落后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堵塞脑动脉,导致栓塞事件,造成偏瘫、失语,甚至危及生命。
李先生的惶恐:担心自己离脑卒中不远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现在加紧治疗还来得及补救。
如何补救?1.改善生活习惯依旧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
少油脂、少糖、多运动(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选择比较轻松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类,每次不少于1小时);戒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都是免费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2.在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坚持药物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尿酸的治疗。
他汀是备受推荐的常用调脂药,也是使用最广泛的调脂药。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合成关键酶之一而可显著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LDL-C),抗动脉粥样硬化,被称为降脂治疗的基石。
李先生的担心:
1.药物有副作用,吃了会不会损伤肝、肾?
他汀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少患者对此有顾虑,不敢坚持服药,导致无法规范治疗。其实大可不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心肌酶等,如果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可以避免损害。
2.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可以把斑块去除?
他汀的作用是改变斑块的稳定性,使颈内动脉低弱回声变成了强回声,这意味着不稳定的颈部斑块变成了稳定的斑块,斑块也有所缩小,脱落的风险减小,减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
3.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怎么办?
中后期(颈动脉管腔超过70%以上的狭窄)——手术+介入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手术)。
4.如何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超声——最简单、经济、无创的检查。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