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第二中学 都维雄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每次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总让人心潮澎湃,深感肩上的使命神圣而沉重。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在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校工作要进一步全力推进“文化铸魂”工程,使软实力实现质的提升,从而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基地,肩负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修身立德的重要使命。
用传统文化培育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并在学校管理中切切实实地发挥着作用。它是一个集体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是集体人格的沉淀。学校文化积淀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流贯于每个人的周身血液中。它外显为做人、做事的方式,内化成习惯,形成传统,规范人的行为,引导人的精神取向。与科学管理相比,文化管理具有柔性的特点,它在无形中影响集体成员的思想行为,以缓和的方式展开,春风化雨般地发挥作用,因而更加周全、更加到位、更为长久,具有无处不到的渗透力和无时不在的持久性。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自觉的文化自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办学理念、提炼学校精神,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培育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让无形变为有形,让微小得以放大,让学校的文化通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显现出来,发挥其独特的影响作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用延安精神加强师德师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用延安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该成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要通过逐步形成规范、有效、独具特色的教师培养的模式,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构建并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引导教师逐步进行职业、专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师德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推广经验。建设学习型团队,以共同愿景凝聚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情感,有较成熟的教育综合能力、多种教学技能,形成一支数量多、质量优、水平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用民族精神引领特色办学
让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逐步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每学年我们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报告会,举办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竞赛或古诗文诵读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送温暖”“幸福工程”“扶残助残”等活动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去感染学生,如民歌进校园,剪纸进课堂,秧歌进体育课堂,这些传统文化样式可感染、熏陶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熟识民族文化精粹。通过书法课、书法赛,让师生明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从最初的文字形成到书法艺术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孕育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及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民族精神,彰显办学特色。
用改革精神推动创新发展
延川县第二中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办学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与兄弟学校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学校正处于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延川二中的关键时期,实现“三大突破”任务艰巨、困难重重,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全校师生面前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取决于我们是否有先进的思想,开放的观念,创新的思维以及大胆实践的魄力。学校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要在思想上领先一步,在观念上超前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更新观念中转变发展方式,在改革开放中谋求新的跨越。只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在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和谐稳定上见到新成效。
我坚信,乘着中国教育改革之东风,努力培养“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让青少年把梦想汇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一定能书写出无愧于人民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