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区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蔬菜局技术员指导贫困户种植大棚
果业局技术员指导贫困户为果树拉枝
畜牧局工作人员为贫困户的羊注射疫苗
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采摘蘑菇
医疗扶贫队上门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 白菲 赵飞 记者 樊小帅) 金秋时节,本应是农民们忙收忙种的季节,可家住宝塔区柳林镇何庄村的贫困户冯忠全,在忙于采摘大棚里的蘑菇时,不幸被毒蛇咬伤。该村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延大附院救治。家里主要劳动力被咬伤,给急需出棚的蘑菇采摘和销售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一特殊情况下,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便主动承担起了冯忠全家两棚蘑菇的管护、采摘和销售工作。躺在炕上养伤的冯忠全激动地告诉妻子:“这下我可放心了,有这么多干部帮咱干活儿,还帮着卖,我要尽快好起来,不能再给干部们添麻烦了。”冯忠全难掩内心的感动,眼泪浸润了这个大男人的脸颊。
像冯忠全这样的贫困家庭,在脱贫政策的支持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宝塔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最大的政治责任,以精准识别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以精准帮扶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以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全力推动“八个一批”脱贫工程,并结合宝塔区情实际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企联百村、干部帮生产企业帮销售的两帮活动、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精准开展的“一岗双助”以及当前全面推进的农村“三变”改革等举措,全面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在提升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上下实招,让贫困群众有了盼头、有了劲头、有了干头。
发挥政府主导,增强造血功能,让群众有脱贫盼头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致贫环境。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了51个行政村(186个自然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对503户贫困群众的危房进行改造,对788户贫困群众进行了易地搬迁;新建23个标准化卫生室、改扩建23个卫生室;支持51个贫困村成立互助资金协会,31个贫困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区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加固,对人居环境全面整治等等。这一系列举措,改变了乡村面貌,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脱贫致富奠定了扎实的环境基础。
培育特色产业,探索脱贫方式。宝塔区先后出台《宝塔区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逐户建立了产业扶贫规划,让产业脱贫成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旋律。全区现已建立产业贫困户档案1727户4726人,其中发展果业贫困户336户1018人,蔬菜46户129人,畜牧养殖1135户3308人,其他210户271人。制定《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并加大对贫困群众的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对全区828户有贷款意愿、有能力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321”金融扶贫小额信贷3353.4万元,用于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资金短缺的后顾之忧。如甘谷驿镇,通过产业扶持和资金支持,探索出了“1+3”发展模式,分别以红薯为主导产业,带动68户贫困户种植红薯;以发展“苹果、养殖、棚栽”为辅助产业,带动27户发展苹果,带动128户发展生猪养殖,带动36户贫困户发展棚栽业,极大地提高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信心。
加大技能培训,创造就业岗位。依托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区职业教育中心、行业脱贫部门等培训力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1+1+1”培训,即:让每1户有条件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掌握1项致富技能。结合“百企联百村”帮扶工程,采取“定单、定岗、定向”的“三定”培训模式,让劳力变财力。依托互助幸福院,在冯庄、柳林等乡镇开发“一岗双助”公益岗位65个,服务对象90人,解决了农村两个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精准干部选派,因人因户施策,让群众有脱贫劲头 选好一批干部。坚持因人因户因村派人原则,针对全区53(镇村改革后51)个贫困村的不同环境,选派53支驻村工作队109名干部深入贫困村,选派320名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安排3046名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让干部成为引领贫困群众脱贫的“催化剂”。如原枣园镇第一书记甄宏红,他以“我是一名党员,没有选择,只有担当”的理念,在全村短期产业上主推养殖,长期产业上主抓苹果、桃和核桃,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实现了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保障。
用好一批干部。选派的扶贫干部,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用真情、出实招、使全力,将自己融入到贫困群众家庭中,因人因户因村精准施策,从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让这批干部成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如川口乡申庄村包扶干部,帮助贫困户建鸡舍、添母鸡,为贫困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增收产业。
提拔一批干部。宝塔区出台了《宝塔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宝塔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宝塔区第一书记管理办法》,鼓励激励干部踏实干事、真心扶贫,以贫困群众脱贫为使命和最高荣誉,真正沉下去扶贫,对在脱贫一线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履职不力的包扶干部及时召回,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调动社会力量,把握产业方向,让群众脱贫有准头 做实“两帮活动”。落实163家党政企事业单位抓877户贫困户销售的“两帮”活动,通过包抓干部对贫困群众生产的产品监管,以不低于市场价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给贫困群众吃了“定心丸”。如甘谷驿代家沟群众生产的绿色无公害瓜菜与延安中益餐饮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万花乡与辖区农家乐达成合作协议、延百集团设立专柜销售柳林山地苹果……有效解决了价格不稳定、流通环节多、产销链接不紧密等问题,提高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愿望和实际收益。
抓实“百企联百村”。加大“百企联百村”活动力度,按照“自主自愿、就近结对、结合实际、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主动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共建。如延安城投公司、西蓝天然气公司对口支援万花乡佛道坪扶贫工作;丰泉集团资助李渠镇曹家沟产业发展资金8万元,通过企业的资本、技术、信息、就业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创新增收渠道。通过“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企业+支部+合作社”“托管”等模式,鼓励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业扶持、技术服务、生产服务、销售服务等方式,切实增加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如桥沟办烟洞沟村,以金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23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万花乡佛道坪村以“公司+贫困户”形式,让贫困户将窑洞租赁给延安城投公司,实现增收;柳林镇何庄村充分利用荒地,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纯净水厂,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甘谷驿镇“甘红”团队建立宝塔区第一家“农村电子服务站”,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指导群众成立了3个合作社、2个公司,打造出4个种养示范基地,覆盖17户贫困户,真正做到扶贫有产业,脱贫有抓手。
与此同时,该区进一步强化环境卫生整治、户厕改造整治、污水治理整治、道路巷道整治、村容村貌整治,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努力提高群众生活条件,全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区集中清理整治活动、绿化美化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全区有125个行政村配置了垃圾收集设施,配置垃圾转运车辆177辆,种植树木71.5万棵,种花、种草2498亩,改建进村道路79.85公里,铺设排污管道43.1公里,新建公共卫生厕所70座,改造农村饮水工程21处,村庄主干道、公共场所安装路灯1069个,启动实施居民改造949户。目前,累计投资2.9亿元,农村整体对外形象明显改观,初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靓丽风景线。
在今后的工作中,宝塔区将进一步深化“五项机制”,继续落实“四项措施”,抓重点,重点抓,全力推进,确保今年全区32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环境整洁、干净、卫生,达到清洁乡村创建标准,生态乡村创建率达40%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率达10%以上,到2020年,全区30%以上行政村建成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村,全力打造宜居靓丽新宝塔,促进加快转型发展,确保75万宝塔儿女同步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