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2日
莲花辿上说莲花
  渭南日报记者 孙小龙
  读书人最尴尬的,莫过于当众念出别字。而近日记者在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的黄河边上采风,行至河岸南塬,见到一白石上三个红字——“莲花辿”,便脱口而出:“莲花山。”
  话刚说完,马上后悔不及:“山字下面还有个坐车旁,肯定不念shan!”正在尴尬之时,转头看见周围几个同行的“小年轻”,便故作深沉地问:“小牛,你看这个字,山坐上船,船还能走吗?”小牛回答:“能,我们宋朝就有花石纲。”
  本想诓他说出“辿”字的读音,可这厮一下就扯到宋朝去了。于是又问右边的小燕:“你看这下面的巨石,红白相间,润色如酥,层层叠叠,像不像五花肉?”
  “哈哈哈,老师你也太low了!这分明是一片盛开的莲花啊,怎么能和荤腥联系起来呢?”小燕笑得合不拢嘴。
  还是套不出“辿”字的读音,记者又问左边的小雷:“那你说说看,这是什么地貌?”
  “这还用问,砒砂岩丹霞地貌呗。形成于两亿多年前,由于造山运动翻了出来,因为压力不够,所以质地松散,见水就成泥……”唉,小雷也没说出“辿”字究竟读什么。
  “那好,大家都发了言,我来总结下。这莲花的景致,静穆稳重,纹理巧夺天工,身历时空变幻,妩媚中透着刚强,出淤泥而不染。高处举目,实在让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我不禁想起了一位画家。他作山水画之前,总是先画出构架,把画纸揉成团,再铺平,然后描补细节,称这种作画手法为‘皴’。如今看来,这一池莲花的美景,乃是一层白纸一层红纸,层层叠叠摞好,再揉搓挤压,几亿年大风皴之,大河润之,真可谓鬼持画笔神构架,风皴河润方成功之画作啊!”
  “MyGod!老师,你这一联想,渭南叫做chan得很!”小雷对此表示赞同。
  “那我要考考你们,谁知道这个字念什么?”
  “chan!”
  小燕把手机拿到记者眼前,屏幕上正是一个大大的“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