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2日
二郎山上的“胡思乱想”
  榆林日报记者 高苗
  三四岁时,我随父母在神木短住,曾到过二郎山脚下。当时我很想上山玩儿,但因父亲嫌耽误行程,作罢。从此,对二郎山有了模糊的记忆和隐隐的向往。工作后,来过神木几次,但都是来去匆匆。一直到30年后的今天,我才第一次登顶二郎山,弥补了30年前的遗憾。
  一千多级台阶一层层爬上来,三十多个庙宇一个个看过去,在山顶一揽全城,俯瞰两河,品味着这山、这城和这儿的人。
  二郎山美在独特,美在二河绕一山。它南北长、东西短,像一面巨大的屏风。二郎山的顶不是一个尖,而是一条一千多米长的山脊,宽处不过几十米,窄处仅一人通过。站在最窄处向下望,山体两侧都是悬崖峭壁,东坡下窟野河沿山而下;西坡下芹河绕山南流,在山的南端汇入窟野河,形成了独特的“两河绕山”之景。
  在山顶隔河遥望县城,我觉得这二郎山真像一面巨大的屏风,千百年来为神木城阻挡风沙。它也曾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巨人战士,一动不动地守护着神木的西大门,抵御外敌的侵袭。
  二郎山有很多名字。因在城西,也叫“西山”;因山势有双峰突起,中间稍低凹,形若驼峰,又叫“驼峰山”;明武宗皇帝朱厚照游经此山,看其形似自己书案上的笔架,又赐了它一个文雅的名字——“笔架山”。但耿直的神木老百姓不买皇帝老爷的账,流传最广的还是“二郎山”这个名字。
  关于“二郎山”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个版本的传说。一种是说“二郎”指的是杨戬,第二种说“二郎”指的是被宋真宗敕封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的赵昱赵二郎。而当地老百姓更多地认同第二种说法。因为窟野河自古水患多发,特别是明万历年间,大水淹没了整个神木城,城内死伤严重。之后为了镇住水灾,明朝官员才在窟野河畔的山上修了二郎庙,因此,此山也被叫做二郎山。
  82岁的王文岩老人还记得70年前的一次窟野河发大水,“窟野河的名字由来就是因为水太‘野’,不受控制。1946年那次大水从神木旧城里的凯歌楼淹上来了,光城里就推走了十八九个人,沿窟野河北起大柳塔、南至沙峁头,整个一道河沿,死了一百多人。”这一次大水给老一辈神木人留下了悲痛的记忆。我猜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代的神木人也更愿意接受此“二郎”是指那位治水之神的传说。
  如今的窟野河,不再“野”了。听导游说,因为县城上游30公里处建起了常家沟水库。
  二郎山不大,却有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庙、殿,香火很旺。佛、儒、道各路神仙汇聚一山。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神木人也没有固定的宗教信仰。拜神也像过日子一样讲究实在、实惠,也不管谁是儒、谁是道,他们说:“哪个神神灵验,我就信哪个神神”。想要求子,就去拜娘娘庙;要考大学,就去拜拜孔圣人;要抽签,再去找真武祖师……又或者说,二郎山才是他们固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