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31日
在“水墨家园”构筑“精神家园”
——“守望高原——艾生水墨家园”画展侧记
    春回高原
    会峰寨
    黄土高原
    市民参观画展
  本报讯(记者 惠慧)时令已过霜降,陕北高原漫山遍野姹紫嫣红,分外美丽。10月25日,以“守望高原——艾生水墨家园”为主题的画展,在枣园美术馆举办,一幅幅表现延安大山大河的水墨作品,与室外的秀美景色交相辉映,为金秋的圣地更增添了一分艺术的魅力。
  艾生,原名张永革,197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同年到延安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市文联主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其作品《天上下起了毛毛雨》曾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风和日丽》曾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陕北畅想系列之一》曾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版画展,《日月同辉》曾入选全国第十五届版画展。
  2004年以来,艾生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水墨画精髓,尤其醉心于用他的画笔诠释陕北高原的精神气象。此次主题画展共展出其精选的60余幅作品,每件展品都饱含了艾生对陕北高原和延安这片黄土地的挚爱。画展自10月14日开展以来,吸引着我市书画家、美术爱好者、学生等数千人陆续前来参观学习。
  走进展厅,一幅以《春回高原》为题的山水作品展现眼前。画卷上,黝黑高峻的山谷间若隐若现的绿色已攀上树枝,而一片山桃花在农家窑洞前肆意绽放,一股山泉奔流而下,一幅陕北春归图跃然纸上。
  “艾生先生早前的版刻画和油画功底,让他在创作水墨画的过程中,将立体厚重和浓墨重彩元素巧妙融合,既画出山峦饱满的身躯,又勾勒出了其内在的筋骨,这正是陕北高原给人最主要的意象。”站在画作《春回高原》前,枣园美术馆馆长、画展策划人李旭冉感慨地说,“构图开阔,气势恢宏,着墨大胆,层次厚重,用笔神采飞动,恣肆纵横,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视觉享受。”
  延安宽广博大的自然景观与辉煌的革命历史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展厅内,在一批表现延安山水的作品中,艾生深入体察革命圣地的历史印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延安的山水风貌,并赋予一种历史的色泽。例如在《杨家岭的早晨》中,他突出强调了冬雪之际,晨光初照的景象,在《枣园梨花开》中,他着意刻画枣园绿意盎然、梨花初开的景象,用明快的色调寓意延安时期光明的革命前景。
  “恰到好处地处理了墨与色的关系,让画作看起来非常宏伟、庄严、震撼!”书画爱好者刘昊站对画作《古城延安》称赞不已,“他用40多年扎根延安的积淀,描绘出自己心中延安最美的场景,这是对他人生追求最完美的展示。我们期盼这种高品质的展览能多办。”
  在《黄河乾坤大转弯》《会峰寨》《春雪》等一大批作品中,艾生铺陈长卷,以大视野书大景观,用遒劲的笔法描绘奔涌的黄河、河道两岸的高原沟壑;用春来暑往、秋风冬雪的时令季节,将陕北高原蕴藏的精神力量展现在画卷上;或单用墨色皴擦,着意表现高原山川的层层肌理,或点染勾画结合,表现陕北高原四时光阴流转景致,而山腰处点缀的庭院,则表现出陕北高原特有的人文景观,充满了地域性特征、家园情节。
  来自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盛媛媛已经和同学第三次来看展览了,“画卷中宝塔山、陕北农家小院、漫山遍野的桃树梨树等处处蕴含着陕北生生不息的力量,有时我几乎是满含热泪瞻仰画作。如果没有对这片高原深沉的爱,是不可能创作出这样有温度有力度的作品的。作为一名学生,除了要细细品味艾生老师的创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热爱这片土地,并像老师一样,将这种热爱融入到文艺创作中来。”
  “在水墨这个领域,艾生画出了陕北高原的精神气象,也寄寓了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学术追求。”观看展览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说,“与其说他笔下所画的是他的‘水墨家园’,不妨说是一种‘精神家园’,他对黄土高原的感受反映的是对博大与深厚的生命意志的向往与赞美。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中国艺术家在坚实地扎根生活与不断地攀登高峰上形成内在的统一,创作出更多反映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艾生先生正努力朝向这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