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市社科联全力助推全市社科工作
科普工作做得实 研究成果逐年增
  本报讯(记者 杜音樵)11月8日,延安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总体概况和近年来社科规划项目的主要成果,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延安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支持》《延安“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市社科联)自2012年底成立以来,充分运用我市设立的社科专项资金,紧紧围绕“社科规划项目”和“社科普及宣传”两个重点,着力打造四个平台、一个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社科工作。规划项目平台,采取经费资助的形式推动优长学科发展、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市社科联先后两次面向社会选聘社科专家,共吸收来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中共延安市委党校等院校和单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122名,组成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配合专家智库平台的建立,同时建立了“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库”,对全市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类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建档、保存。目前,已收集著作类成果百余部,论文、报告类成果近200篇,整理汇编论文报告类成果集三部。2013年社科联依托政府信息网络,创设了延安市社科联门户网站。开设社科动态、规划课题、社科评奖、社科专家、社科普及等栏目。通过网站发布通知公告,宣传报道社科工作动态、社科知识、社科专家及科研成果等。同时,为进一步扩大社科工作的覆盖面,市社科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科普基地。经各单位申报,社科联综合评估,现有延安大学图书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市青少年宫、志丹县文化馆4家单位已于2016年挂牌成立“延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科普基地”,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社科普及工作。
  据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恩祥介绍,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主要机构十分重视社科研究工作,在搭建平台、地校合作、推出成果、促进转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五所院校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各院校社科项目管理、成果推介、学术交流等科研管理相关工作。部分院校根据自身的社科资源优势组建研究机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和“西部国情研究中心”;延安大学建有5个省部级社科研究基地和8个校级社科研究机构;市委党校设有6个教研室。这些平台的搭建、完善和提升,对于促进我市社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各党政单位研究部门还根据全市工作部署和工作重心,组织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再以理论去指导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作。
  目前,我市共有人文社科类研究人员800余人,其中教授76人,副教授209人,讲师352人,具有博士学位67人,硕士学位440人。2013~2016年以期间,我市院校和科研单位共获批立项市级以上项目580余项,研究范围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管理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共获批项目资助经费近1000万元,获得省级以上人文社科类科研奖励100余项,共发表论文2000余篇,出版社科类著作、教材50多部。除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对策类研究成果大约占到所有成果的三分之一,且质量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