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 延安日报刘阳摄 韩城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当数司马迁祠,紧邻其旁的凤凰台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名为“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其所纪念的历史和碑石的来源,皆有动人的故事。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压力和我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实现联合抗日。8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颁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出了全民族抗日作战的号召。同时,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自8月22日起,改编后的八路军由咸阳三原等地出发,经韩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万荣县境内,投入到抗日民族战争。
“为了支援八路军顺利渡河,当时的韩城县委筹集了上百只大小木船,并派专人负责调动船工工作。部队到来前,船只已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沿途各村还贴满欢迎红军的标语,当时群众还不知道红军改为八路军。”韩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春红介绍说。
1995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决定在芝川渡口建立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纪念碑,并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红领巾黄河行动”,全国亿万少年省下零用钱踊跃捐建。来自全国的少先队员代表把精心采集的井冈山红壤、卢沟桥石子、太行山石条、宝塔山下延河水奠基在纪念碑下。同年9月5日,纪念碑如期落成揭幕。
走进东渡黄河纪念地,只见郁郁青松间,一块巍峨高大的纪念碑屹然耸立。整个纪念碑的造型是由三个竖向碑体和八个船形基座组成,三个碑体寓意当年东渡黄河的八路军主力军的三个师,八个船形基座寓意扬帆东渡的八路军和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基座托起的横碑,如一幅展开的巨大历史画卷,上刻有当年从这里东渡黄河的原120师副师长萧克题写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14个大字。“画轴”左侧刻有“1937”、右侧刻有“1945”字样,寓意八年抗战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将永载史册。横碑中央还安放着一顶花岗岩雕成的红军八角帽,暗示红军接受改编时摘下红星帽徽而换上国民革命军帽徽的历史。
黄河万古流,中华千秋碑。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早已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缅怀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的丰功伟绩,当地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也经常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以激励后人不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