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举科)“路硬化了真好,客商来得多,我们今年的苹果比往年每斤能多卖五毛钱……”延长县雷赤镇史家庄村民张志峰高兴地说。
史家庄自然村隶属赤江行政村,现有村民26户138人。该村属于苹果产业村,人均苹果种植面积1.5亩。为改善该村群众生活条件,该村于2013年开始实施灾后重建项目,今年又启动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我们这里进村的路坑坑洼洼,晴天扬灰,雨天溅泥,进出实在不方便。尤其到了苹果成熟的季节,雨量增加,好多果商听说路不好,都不愿意来,即使来了,苹果也卖不上个好价钱。遇上雨天,运输苹果的货车到不了村里,村民们还要雇用农用三轮车和装卸工人运送苹果。现在水泥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方便了,客商多了,苹果的销路也好了。”站在新铺好的柏油路上,55岁的贫困户张彩珍高兴地说,村上的路好了,她的日子也跟着好起来。去年,包扶干部帮她发展养猪,政府还给她补贴建起了院墙、大门。
在延长县,像雷赤镇史家庄这样的村子还有好多。为了搞好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该县投资4亿元,为83个贫困村实施交通、安全饮水、电力改造等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至目前,83个贫困村、2.42万人的道路硬化、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村村有饮水设施、户户通自来水;全县电力入户率达100%;83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通过新建、维修改造和调配等方式全面建成,正在组织验收;所有贫困村光缆宽带、手机和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建设8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处,600平方米文化馆1处,400米标准公共体育场1处。随着贫困村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人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延长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