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在52岁前创立过两家世界500强公司,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作为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家,他一直强调,成就事业没有其他捷径,唯有努力的工作。他指出,热爱你的工作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
稻盛和夫正是凭借着这种信念才能成就如此伟大的事业。下面就让我们体会一下稻盛和夫的工作哲学。
大多数的人都没法按喜好选择工作
在创建京瓷以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星期日,有时我会邀请关系亲密的女孩去看电影,看完后送她回家。本来电车可以直达,但有几次我故意提议从前一站就下车,边走边聊,慢腾腾地走了很长的路才将她送回家。
其实每天工作到很晚,身体应该很疲倦了,然而,走这么长的路我却丝毫不累,而且还非常愉快,劲头十足。
“有情人相会,千里变一里。”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工作也一样,应该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只是,一个人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
大多数人初出茅庐,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但问题是,多数人对这种不喜欢的工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总是怪话连篇、牢骚满腹。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虚度。
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勿做苦行僧,要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乐趣”,话虽这么说,但做起来就像僧人艰苦修行一样,并非易事。所以,若只是当苦行僧,一味强调吃苦耐劳而没有快乐,那也很难持之以恒。
因此,还必须要从工作中寻找快乐。
我的经验是,当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当研究成果受到别人的夸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喜悦和感动当作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到艰苦的工作。
我在公司做实验时,有一位京都名牌高中的毕业生,因为家庭原因,不得已当了我的研究助手。他是一位头脑非常聪明的青年。我每天都让他帮助我测定实验数据。
有一天,一次实验完后我又开心得跳了起来,并对他说:“喂!你也该高兴啊!”但不料,他说的一席话,犹如一盆冷水从我的头顶浇到脚底。
他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说:稻盛,说句失礼的话,值得男子汉兴奋得跳起来的事情,一生中也难有几回。但看你的样子,动不动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现在甚至叫我也要同你一起高兴,我是说你轻薄好呢,还是轻率好呢?
当时,我感到后背一阵冰凉。
我反驳说:要想坚持这种枯燥的研究,有了研究成果,就应该自然地把高兴表达出来,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可惜我这些话却不为我的助手所理解。两年后,他悄然辞职,离开了公司。
如果当初他能理解我说的并把它当作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那结果将会是怎样?
成为“自燃型”的人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要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像我这样的经营者整天考虑的就是,公司“应该做这个”“应该那么干才更好”这样的问题。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心中描绘自己将来的梦想,思考我想做怎样的人、我想干怎样的事等等问题。
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
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至少,当燃烧的我接近时,他们是能同我一起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他们应该都是热爱工作的人。
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卷起漩涡呢?
一个组织里总有这样的人:
没有谁来要求他做,他却自己主动提议要干这干那。面对这样的人,周围的人会说,“那就谁提议谁干好了”。
如果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员工提出:“师兄,董事长讲了要提高销售额,今天下班后,大家集中讨论一下怎么来提高,好不好?”
如果能开口说出这样的话,那么此人就是“在漩涡中心工作的人”,他就有希望成为团队的领导人。
敢于说这样的话的人,不是为了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真的热爱工作,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这种魄力。
热爱工作,就不会单纯按照上司的指示办,就会有自己“制造旋涡”的、自主努力的冲动。
你真的在想办法,还是说说而已?
我年轻时,听过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一次演讲,那是有关“水库式经营”的一次讲话,让我印象很深。
京瓷创业之初,在经营方面我是外行,很希望学到成功经营者的经营秘诀。正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份关于松下幸之助先生演讲的通知。被人们称为“经营之神”的这位先生,究竟用什么思想来经营企业?我很想知道。
“经济景气的时候,不要以为经济会一直这样好下去,要考虑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在财务上有余裕的时候就要注意储备,就像水库蓄水一样。经营企业,随时要为经济不景气时做好储备。”
这是幸之助先生讲演的主题。
大量降雨时,若雨水全流入河里,任由河水泛滥,就会引发洪灾。但若将河水引进水库,视情况而放流,则不仅能防控洪水,还可以在干旱时防止河水断流。这样,雨水就得到有效利用。
后面有人举手提问:先生所讲,就是经营必须有余裕,我理解了。但是这层意思,松下先生即使不讲,我们中小企业经营者也都明白。正因为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才感到苦恼。怎样才能让经营有余裕?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我们很难办。
提问中夹着那么一丝抗议的味道。
“不,你这样想可不行。”幸之助先生这一句话中包含了万种思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这一句话想传递的意思是: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是怎样做才能使经营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你的企业一定有适合你企业的做法,我无法教你。但是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