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志荣)日前,记者从延安市就业服务处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助力精准脱贫,使近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创业。据统计,截至10月底,我市累计对1778名贫困劳动力进行了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385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4932人、创业433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市人社部门针对登记在册的贫困劳动力,出台了“三免一补”技能培训政策(即免除学杂费、住宿费、鉴定费,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生活费补助),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截至10月底,市级组织的电焊、电工、月嫂、美甲、汽车驾驶等五个专业的9个培训班顺利结束,培训贫困劳动力441人;各县区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开展了各类专业培训,全市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累计达1778人。
市人社部门还鼓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式”“就业式”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免费培训后直接输送至企业就业。在去年我市与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五市企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今年我市人社部门还分别与无锡市、北京京东方集团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将他们提供的用工岗位优先安置登记在册的贫困劳动力。到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854人。
针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求我市完成公益岗位安置4342人的实际,市人社部门及时将公益专岗任务分解下达,要求县区及相关单位,通过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公开招聘贫困劳动力上岗。市人社局还与市扶贫局对各县区上岗人员花名册进行核查,确保公益岗位安置人员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截至9月底,全市市县(区)乡(镇)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752人,完成省上下达任务480人的157%。针对“三无”贫困劳动力,市人社部门重点开发了治安巡防、环境卫生、文明创建、绿化美化等贫困村特设公益性岗位,各县区根据贫困村需求安置贫困劳动力4180人,完成省上下达任务3862人的108%。
与此同时,我市人社部门还以创业担保贷款发放为抓手,创新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机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支持贫困劳动力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创业后续跟踪服务和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并将创业实体开设在创业孵化基地内,通过减免租赁、水电、网络等基本费用,减少创业初期资金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截至10月底,全市433名贫困劳动力成功实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