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1937年1月13日下午,延安城的老百姓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三角小旗,冒着严寒,热烈欢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共产党人和陕北群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一同铸造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支根植于人民的队伍就像播撒于黄土地上的种子,在陕北高原上生根发芽。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看重过年,且有问年的习俗。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年年都与群众一起过年,给陕北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1945年正月初一,毛泽东来到枣园乡政府,乡长杨成福和乡里几位年长者急忙出门迎接,毛泽东和大家一一握手说:“我给各位父老乡亲拜年啦。”杨成福忙说:“论理,我们应该给主席拜年才对。”毛泽东说:“没有这样的道理吧,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哪有不向父母长辈拜年的道理。”主席坐下后说道:“今天第一件事是拜年,第二件事是征求大家对当前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大家听后净捡好话说,主席摆摆手:“今天不说好听的,要说点刺耳的。”在毛泽东的启发下,在场的干部群众给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毛泽东边听边与他们沟通交流,气氛极为融洽。体恤民情,与民同乐,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又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开创者。
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今天回想起来仍然那么亲切感人,因为往事中有领袖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中,无一不体现出共产党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联系人民群众的科学方法、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深厚情怀。虽然看似小事,却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看似简单,却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望。
1947年春,蒋介石派嫡系部队胡宗南部15个旅,14万人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压了过来。那时的延安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心脏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我们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到达延安,陕北人民与我们血肉相连,休戚相关,当年这里是我们唯一的根据地呢,但是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必须暂时放弃。”到了3月18日那天,大部分群众、机关干部已撤离延安,敌军的枪炮声清晰地传到王家坪,毛主席依然伏案办公,没有撤离的迹象,主席当时就想着多拖一些时间,让撤离延安的老乡能走得远一些,安全一些。后来,还是周总理给主席讲:“主席,咱们该走了,敌人要进延安城了。”主席这时就问:“机关的同志走了吗?”总理说走了。主席又问延安的老百姓走了吗?总理告诉他,也走了。主席说:“好吧,走吧。”在这些关键时刻,中央都考虑的是群众的安全。直到黄昏时分,在彭德怀等人的催促下,主席才离开王家坪,踏出了转战陕北的第一步。
在毛主席党中央撤离延安的第六天,青化砭战役打响了。彭德怀曾感慨地说,这一仗要不是在老根据地,是打不好的,我们这么多军队,在距离敌人几十公里的地方埋伏好几天,当地百姓看得清清楚楚,只要一个人说出去,这一仗就要落空,但没有一个人走漏风声,胡宗南只好像瞎子一样,走入我们布好的口袋阵中。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都打不破。正因为我们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才可以赢得中国革命的步步胜利。
如今,领袖、军队、战士、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故事就散落在这些简陋的土窑洞中,这些故事是对陕甘宁边区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不会随风而去,滚滚向前的时代也不会凭空而来。(作者单位: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