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
八一五之夜
陈媛媛
  延安,这座英雄的古城,抗日战争的大本营、解放斗争的总后方、新中国成长的摇篮,闪耀着万丈光芒的红色根据地。70多年前,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领导了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岁月,延安,成了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北斗星;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方向;成了无数爱国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当人们提起延安,首先会想到的是宝塔、窑洞和油灯。宝塔,中国革命的象征;窑洞,曾栖身着中华民族的理想;那小小的油灯,犹如沉沉夜空中明亮的北斗星,指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方向。但今天,我不说宝塔,不说窑洞,也不说绽放着真理光芒的小油灯。我只说延安的火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像闪电划过天空,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这是人民的胜利。消息传到延安,山城沸腾了。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广场山坡,旗帜飞扬;商铺店号,张灯结彩;山野河谷,锣鼓喧天;城内城外,鞭炮齐鸣。入夜,盛大的火炬庆祝游行开始了。火红的巨流从东、南、北三道大川涌向延安城区,映红了波光粼粼的延河水和巍巍的宝塔山。机关、部队和群众的各种乐队、秧歌队、腰鼓队纷纷走上街头,尽情地奔跑、欢呼、歌唱、呐喊……人们高举着火炬在延安的黄土山脉游行,人流中还走着一支由250多人组成的日本工农学校队伍。他们过去大多是侵华日军中的士兵,被俘后经过教育参加了反战运动而被送到延安学习。他们同中国抗日军民一起振臂高呼口号,并兴奋地议论着战后回国的话题。这一天,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兴奋的心情。他们最先得到日本天皇裕仁发表无条件投降的诏书的消息,先是激动地端起冲锋枪朝天发出一连串的点射,以庆祝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的胜利,接着又驾驶汽车加入到火炬游行的队伍之中。许多市民和商人也扎起火把加入到游行队伍中。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被高高举起,在火把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身影出现在了新市场,他脸上挂着胜利的喜悦,难掩心中的激动,兴奋地挥动着双手向群众致意。游行的群众立即向他拥来,人们捧起大海碗向这位抗战功臣敬酒。接过群众递上的一碗酒,彭德怀饱含深情地说:“我接受大家的酒,让我们一起为那些死难的抗日壮士和为中国独立自由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国际友人献上这碗酒吧!”说完,双手托碗,将酒轻轻地洒在地上。
  是啊,中国人民没有理由不欢呼雀跃。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00年来,中国人民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反抗斗争此起彼伏、绵延不断,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如今,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长达14年的日本侵略者被迫投降了,一个百年来屡遭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来入侵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没有理由不狂欢。
  没有人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人们舞火炬、扭秧歌、喊口号。火炬映红了山岭河畔,光明的河流在延安彻夜流动。缺少柴火的延安,人们寻找着一切可以当火把的东西,有人毫不吝惜地撕破棉袄,扯出棉花,蘸了油点起来,有人甚至把大生产用的纺车拆了当火把。《解放日报》曾有这样的描述:当天的延安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连卖瓜果的小贩都激动地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
  这一夜,宝塔山笑了,清凉山笑了,凤凰山也要展开翅膀翱翔了。
  这彻夜不熄的火炬,昭示着胜利,燃烧着希望,是倍受欺凌的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是饱受屈辱的中华民族灵魂深处喷发的力量,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不可摧的!是的,正是因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与千千万万老百姓站在了一起,一切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才有了抗战胜利的这一天,才有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解放战争,才有了中国共产党从延安到北京的光明大道。
  七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打开尘封多年的往事,把目光投向那个胜利的日子,仿佛也置身于那血与火、泪水与欢笑的难忘岁月……(作者单位: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