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
周副主席为大家当翻译
  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 齐超
  延安马列学院,诞生于1938年5月5日,曾号称延安的最高学府。在抗日的烽火中,这所学校紧扣时代脉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德才兼备的干部,校址设在兰家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以及各根据地回延安的领导人,经常到学院作报告或讲课,阐述重大理论或政策问题,勉励大家成长成才。
  一个静谧的夜晚,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这一天,马列学院的篮球场上坐满了人,他们不是为了看一场球赛,而是等着看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
  “大家快看,周副主席来了!”一位眼尖的学员在人群中喊道。
  大家纷纷掉头看过去,只见一位步履坚定,身材瘦削的中年人向人群走来,正是周恩来!周恩来走到人群中,和大家嘘寒问暖。一位小战士问:“周副主席,您怎么亲自扛着两条板凳,警卫员呢?”周恩来笑着说:“警卫员刚才闹肚子,等会儿才能赶过来!”
  “离电影开场还有一段时间,我们请周副主席讲几句好不好?”
  “好!”全场一片同意声。周恩来说:“党中央和毛主席非常关心大家的成长,希望你们学好马列,用好马列,在抗战中成为民族的脊梁!”
  他接着说:“同志们,你们有谁知道列宁姓什么吗?”
  “姓列,叫列宁!”一位在场的大老粗抢着回答。
  “他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一位戴眼镜的学员一口气说了出来。大家纷纷向他投去赞誉的目光。
  周恩来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说:“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已有一些年头了。她嫁到中国,就要改姓‘中’,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她还姓‘外’,我们是要栽跟头的!我们长征之前栽的跟头还少吗?”他用通俗的语言,道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理,连大老粗听完了都点了点头。
  话音刚落,大家愉快地挪了挪位置,腾出一块空地来,请他们坐下。这时,周恩来的警卫员匆匆跑了过来。他对大家说:“我是警卫员,我要坐在首长身边,保护首长的安全。”
  “我们都是首长的警卫员,我们保护首长的安全!”全场起哄道。电影开始了,银幕上出现了伟大的列宁和俄国工人农民的形象。可惜在场的学员中,大多数人不懂俄语,而影片恰恰是俄语拷贝。大家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影片中的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许多人询问身边的人,身边的人也不知道,只好以摇头回应。
  “大家一起来!”学员中的调皮鬼领头喊道:“请恩来同志给我们当翻译!一、二!”
  在第二遍拉拉声中,周副主席慢慢地站起身来了:“同志们,我解说得不好……”
  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周恩来矫健地登上木凳(当时大家坐的都是四脚长方形木凳),站得高高的,用洪亮而又亲切的声音,一段一段地给大家翻译和解说。在月光下,每个人都在洗耳恭听。
  过了一会儿,片子断了。周恩来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列宁的关系。他告诉大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毛泽东同志读的最多的便是列宁的著作。俄国的国情和中国有相似之处,正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他眼含泪光,对大家说:“列宁同志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始终同情中国人民,他离中国共产党人从未遥远。我党的忠诚战士,瞿秋白同志和张太雷同志,都曾受到列宁的接见。”“可是他们都牺牲了,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把他们未竞的事业完成好……”说到动情处,周恩来的声音哽咽了。
  “中国共产党万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口号声响彻全场。
  这个晚上,周副主席给大家上了一堂“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一课。大家深深地受到教育,都发自内心地感到,周副主席不仅是领导人,是老师,更是亲人。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周恩来伟岸的身影和浑厚的声音,却总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似乎从未走远。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安身立命的法宝,也是经久不衰的精神源泉。无论时光如何穿梭,无论世情、国情如何变化,“恩来和人民同甘苦,人民与恩来心连心”的故事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