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
党中央初到延安时期的机要工作
  凤凰山革命旧址 杨默
  党中央于1937年1月初进驻延安城,住在凤凰山麓的吴家窑院内,这里便成了中央机要科旧址,亦称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一局机要科旧址。
  中央机要科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部门,是党中央、中央军委首长的耳目喉舌和命脉。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央红色根据地和红军,都没有机要工作。当时,指挥各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相互间通信只能靠有线电话、通信员传令和密写信函。后来,周恩来在上海创建了党的无线电机要通信工作,亲自研究编制密码,培养了懂密码、会译电的邓颖超、钱壮飞、李克龙等机要人员。1930年9月,张沈川与李强一起开办了我党第一个无线电训练班,培训了我党第一批无线电报务员。
  1930年底,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缴获敌军一部无线电台收发报机。因战士不识字,把发报机打烂了,只剩下一台收报机。1930年12月30日,红军就是从这半部电台起家的,开始收听国内外新闻,监听敌人的消息。粉碎第二次“围剿”后,红军已有6部电台。1931年6月,红军一方面军成立了机要科,红军拥有无线电机要通信,如虎添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935年10月起,毛泽东亲自管理中革军委机要科的工作,并在机要科过党支部生活。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1935年11月成立西北军委机要科,由叶子龙担任科长。1936年6月,中央机关从瓦窑堡迁驻保安,邓颖超兼任中央机要科科长(后由叶子龙接任,李质忠任副科长)。1937年1月,机要科随中共中央进驻延安时,既是中央机要科,也是中央军委机要科,科长仍由邓颖超担任。
  毛泽东十分注意机要保密工作,亲笔为军委机要科题词:“保守党的机密,慎之又慎”。强调指出:“机要工作是党的咽喉命脉”。并审阅、批准了《机要规则》:1.绝对忠实;2.保守秘密;3.积极负责;4.工作迅速;5.细心耐烦;6.努力学习;7.生活简朴;8.遵守纪律;9.服从领导;10.私信公开”。建国后,由于情况变化,“私信公开”这一条有了改变,但绝大部分条文直到今天都是适用的,它为机要人员长期保持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央机要科驻扎凤凰山麓期间的工作量是极大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曾通过机要科收发了大量电文。其中,仅为营救孤悬河西的西路军21800名将士,就收发电文156份。平型关大捷后,中央机要科更是不分昼夜地发捷报、收贺电。机要员们自己编唱的《夜工歌》就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机要工作的繁忙和艰苦:电话铃响,催着我起床,拾起这美好的睡梦,伴随着闪耀的星光。灯儿明,精神爽,它为人民发光,我为人民工作忙。刹那间,白幕已上窗,公鸡啼,麻雀嚷,为何夜不长?这艰苦的工作,从白天到夜晚,从夜晚到白天,努力工作,东方已发出光芒,革命胜利是从暗到亮,努力工作迎接胜利的曙光。”不仅如此,中央机要科还十分注意勤俭节约,努力将每月复写纸的使用从12盒降到6盒;一蘸水笔尖写了14万字还不够,直到磨得实在不能用了才换新的;给短的不能再短的小铅笔头,用芦苇、竹管或铁皮做一个套子接长使用。
  为了保密起见,中央机要科原来每月必须将收发报稿在清点登记后予以焚毁。1938年,郭化若被借调到军委一局工作,他要求中央机要科把毛泽东亲笔起草的有关政策、策略和电稿永久保存下来。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大量电文和其他宝贵的历史文献。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中央机要科撤出凤凰山麓的延安城,迁往八路军总部驻地王家坪。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机要科、中央军委机要科和中情部机要科分别成立。中央机要科设立一个电整股,负责保管、整理和誊抄我党我军历史上所有的往来电报。还设有三个译电股,分别联络华北、华中各个抗日根据地,也就是八路军、新四军所属各部以及东江纵队和国统区、敌占区的地下组织。1943年中央决定精简机构,把三个部门合并为中央机要科,驻杨家岭,归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领导。李质忠任科长,曾三任协理员。1947年3月,中央机要科随中央撤离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