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泉县下寺湾镇张家沟村村民张树明非常高兴,他和80多岁的母亲住进了幸福院,还与驻村工作队结成了好“亲戚”。
今年57岁的张树明是贫困户,因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留下后遗症,被定为肢体三级残疾,至今走路一瘸一拐,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因为家庭条件差,他一直未婚,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多年来,母子俩一直靠政府发放的低保补助维持生活。
2015年,新区管委会、下寺湾镇政府、张家沟村三家共同协调,在村里新建了幸福院,并通了水电,修了锅灶和炕。张树明和村里其他四户没有安全住房的村民,被安置到了这里。
今年,精准扶贫工作队入驻张家沟村,与张树明结成了“亲戚”,要帮助他脱贫致富奔小康。
因为身体的原因,张树明平和很少和其他人聊天沟通,与母亲的交流也甚少。工作队人员初次来到他家,他也一直保持沉默。
看着工作队人员隔三岔五来到家里对他嘘寒问暖,渐渐地,他放松了警惕。一次,在与包扶人交流时,他突然像个小孩一样嘤嘤地哭了起来:“我这样的人,什么都干不了,活着真没有意思。”“老张,可不敢这么想,就算你不为你自己考虑,你也要为你的老母亲想想。”工作队人员安慰他,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有困难大家会与他一起面对。
老张的母亲年迈多病,耳朵听不见了,与人交流只能用手比划。得知残联免费发放助听设备,工作队人员马上协调到一个,给老人家送了过去。
今年7月份,张树明腰疼病复发,无奈住进了医院。经过一周的治疗,病情有所缓和。在工作队的协调下,8000多块钱的治疗费,按照健康扶贫政策90%的报销比例,他只花了800多元。“现在的政策真是好,不然我哪敢上医院啊。”出院时,张树明开心地对包扶干部说。
近两年,下寺湾镇大峡谷景观带动了当地旅游,小镇街上的游客渐渐增多。工作队帮张树明想到一个挣钱的方法,他感到信心满满。原来,老张以前是个鞋匠,如今他要重操旧业。“你这钉鞋可是个好手艺,不要浪费了。”帮扶人说。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老张拿出落满灰尘的钉鞋工具,收拾整齐装进木箱,坐上新买的代步三轮车,去镇上摆摊钉鞋。“能靠手艺挣钱,让我觉得自己也是个有点用的人。”张树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