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总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提供了遵循,同时也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一定要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抓在手上,记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突出“五个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真学真懂真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建设的八大任务,必须反复学习,学深悟透,做到真学真懂真用。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充分利用“组工讲坛”“周一例会”“专家讲学”等载体,在组工干部中率先学、深入学,学透学懂,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新思想、新判断、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特别是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修正案)进行原原本本地学、逐字逐句地学,利用“瓦窑堡大讲堂”和县委党校主阵地有计划、分层次对十九大精神进行系统培训,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二是强化宣传工作。借助微信公众号、党建云平台、组工信息等宣传平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行动凝聚到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中来,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三是强化思想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提前谋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措施上出实招,在目标上求实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坚持从严选拔干部。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的目标,以服务经济转型为着力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突出政治标准选人,注重培养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进一步完善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制度,真正树立重视基层,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用人导向,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奠定基础。继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运用“三项机制”,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持续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坚持筑牢基层堡垒。针对报告中指出的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村级党组织换届前期调研工作,在党员中心户、外出流动党员中储备村级后备干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经受实践锻炼,确保到时拿得出、用得上。同时,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引导、支持非公企业党员出资人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力争实现村企共建,村企共赢。其次,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精准调控党员名额,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建立党员精准培训制度,不断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好基础。第三,要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不动摇,注重顶层设计,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行“同一个家”党建工作法,倡导“同在社区住,同是一家人”工作理念,吸纳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国企、非公、社会组织中党员和流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自觉向社区报到,真正实现共驻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坚持人才强县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理念,以破解县域人才体制难题、编制难题、引才难题为突破口,以建设实干型、知识型、创新型、专业型人才为目标,持续抓实、抓牢人才强县基础工作,切实引进一批高科技人才、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断优化服务环境,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上,为全县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坚持建设模范部门。“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组织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直接代表党的形象,组工干部是否坚持公道正派直接决定着组织部门在群众心中的影响优劣。要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和自身建设,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党员进社区”活动,走入基层,了解群众喜怒哀乐,倾听群众心声意愿,解决群众生活难题,做群众能够信任的“贴心人”。加强组织部门廉政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线,守得住底线,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强化责任意识,对待工作尽心尽责、一丝不苟;强化效率意识,处理问题坚决果断、雷厉风行;强化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强化服务意识,接人待物热情诚恳、细致周到;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树立组工干部清正廉洁、纪律严明、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作者为子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