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1日
让孩子在呵护下快乐成长
——市教育局全力推进特殊教育扶贫
王博(左)如今在超市工作,一个月能拿到2000元的稳定收入
  本报记者 樊小帅
  如果有一天,“特殊”的孩子失去了父母、老师的庇护,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这个特殊群体里,很多人连照顾自己都成了问题,谈何谋生?
  “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平台,教给孩子们技能,让他们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呢?”市聋哑学校校长魏华时常在想这个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魏华和延安泰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让今年刚刚毕业的7名聋哑孩子到该公司旗下的延河精品超市上班。
  几个月过去了,7个孩子工作顺利吗?工作环境怎么样?待遇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位于双拥大道米兰城的延河精品超市。
  在超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正在为顾客熟练扫码、打价的王博。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记者无法将他和聋哑孩子联系起来。
  “孩子们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都特别聪明。我们超市每个月会给表现好的孩子额外补助200元。”超市负责人事的刘斯玉告诉记者,超市根据7个孩子不同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将他们安排在了不同的岗位上。
  当记者通过手机打字的方式问工作情况和工资待遇时,苗龙打字回应道:虽然苦点、累点,但每月能有2000元的稳定收入,大家都很开心,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通过劳动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如苗龙所述,这里不仅是一家普通的超市,更是让这群孩子抱团取暖、治愈人心的地方。在这里,正规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点燃了王博、苗龙等7个特殊孩子家庭的希望。
  这只是全市推进特殊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就招生入学的政策、流程以及群众关心的问题认真做好答疑解惑。积极动员残疾儿童少年家长送孩子入学,依法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各县区教育局、残联在全市残疾人动态更新信息数据基础上,对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开展调查登记、统计录入、建档造册工作,全面掌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和残疾情况;以县区为单位,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制订教育安置方案,做到不漏一生。特别是对不能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按照“一生一案、医教结合”的原则,学校专门负责送教上门和特殊专业支持,并纳入学籍管理,确保了全员入学,全额巩固。
  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张茂新介绍说,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在校学生1873名,包括特校就读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及送教上门重度残疾儿童。其中,今年秋季开学新招466名,无未入学残疾儿童。“我们在2016年建设完成了1个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2个资源中心。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设在市聋哑学校,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分别设在市聋哑学校和洛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张茂新告诉记者,延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特殊教育教师业务培训,建立了全市特教教师群和校长群,积极为随班教师提供资讯、开展资源库建设等支持性服务,指导全市各学校健全了特殊儿童受教育档案,特别是对黄陵、延川、安塞等县区随班就读工作进行了多次业务指导,不断探索医教结合、融合教育、送教上门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解决了我市特殊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据了解,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负责指导宝塔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并进行巡回指导;对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做到一人一案;同时,开展康复、学习辅导、家长咨询等多项工作,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宝塔区学校随班就读对象的鉴定和复查工作;学校利用市财政局和教育局下拨的专项经费,投资53.62万元新建了模拟超市、模拟家庭、模拟道路、模拟地铁站、心理宣泄室、多媒体教室等,完成了资源中心设施设备配备和“送教结合”区域实验。
  洛川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各类教育设备、仪器也很齐全。除了普通教育所需的一般电教设备外,还包括隔音室、言语训练器、各类功能训练器、感知训练器、感觉统合训练设备等专业设备。不仅可以为特殊学校的儿童进行专项训练,还可以为随班就读的儿童来校进行短期训练提供有效保障。该中心对不能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坚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通过与家长沟通,积极了解孩子的家庭成员、成病原因、发病规律、治病经历、生理状态、生活习惯等相关情况。借助简单的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估,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和短期、长期康复训练方案。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先后制定教育扶贫实施方案、教育脱贫责任清单、教育脱贫考核办法等,在村、户实行“一单、一证、一表”建档制度,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重点工作,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资助情况,并印发了致贫困学生的“一封信”和资助政策流程“明白卡”15万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我市还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保障贫困地区师资力量。利用国家支持倾斜陕西专项招生计划增加10%的机遇,用足用活政策,争取有更多学生享受定向招收贫困生政策。会同编制、人社部门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招聘计划,今年,我市公开招聘特岗教师800名,在同等条件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优先录用,其中延川等10个县区招聘2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