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1日
我的孩子为什么患先天性心脏病
  40岁的张女士分娩第二胎,经过千辛万苦孩子终于来到这个世界,她还没来得及分享喜得儿子的幸福就陷入和儿子阴阳相隔的痛苦,儿子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无法治疗,这一晴天霹雳给刘女士的打击不小,她回忆起自己的两次妊娠过程,原来认为怀孕第一胎没做正规产前检查孩子健康活泼,此次怀孕应该和上次一样,万万没有想到命运与她开了个大玩笑,抱有侥幸心理的她对自己在妊娠期间没做正规检查后悔莫及。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占我国出生缺陷的8%~12%,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多,遗传因素占10%,环境因素占90%,如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都会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尤其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使孩子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急剧增加。另外高龄、营养不良、患有糖尿病、慢性缺氧、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也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
  产前检查是发现先心病的重要手段,如围妊娠期的药物干预及在胎儿期进行先心病的筛查(如孕早期口服叶酸,降低先心病发生风险)。在怀孕早期(11~13周)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三尖瓣的血流、心脏的结构就能筛查出一些严重的心脏畸形。在怀孕中期(18~23周)通过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大多数能明确心脏结构是否正常,对于可治性较强的先心病,胎儿出生后积极诊治。对严重的、无法彻底矫治的先心病及时终止妊娠。对于高危人群更应重视产前检查,这些人群包括35岁以上的孕妇;有反复流产史的孕妇;曾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夫妇一方患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或已生过病儿的孕妇;胎儿发育迟缓的孕妇等。在产前检查中,仅通过常规的产前超声检查并不能确诊先心病,必须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才能早期发现。张女士的遭遇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同时也为准妈妈们敲醒警钟,科学孕育,适龄孕育,预防在先,规范检查,远离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