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初,青年教师、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人来到陕北唯一的完全中学——榆林中学的校园里,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刘志丹、杨国栋等一大批有志青年学生纷纷响应,他们很快成立了青年团组织,与学校的反动势力展开斗争。毕业离校返乡后,他们在家乡继续开展革命斗争,把红色革命思潮传遍整个黄土高原。高明德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1927年3月,高明德同一批返乡延川籍榆林中学同学动员当地进步青年,在延川县文安驿村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成立了中共延川特别支部,开展宣传救国真理和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同年7月,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延川特别支部扩建为中共延川区委,任命曹必明为书记,任命高明德为组织委员。多个党史资料表明,高明德为延川县共产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军阀井岳秀下令逮捕共产党员,白色恐怖笼罩陕北,革命工作随即转入地下。区委机关被迫迁移至文安驿镇西北5华里的高家坪村,实际上就是高明德的家里。
高明德出生于延川县文安驿镇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高家世代耕读齐家,据《高氏家谱》记载,清康熙二十年到光绪年间高家科举考出的进士、举人、就有13人之多,并且高明德的三哥高文德就是清末秀才,在这样传统世家里走出的革命者势必很难得到家庭的认同,同时,革命者自身又需要何等的勇气。但是,当年就是有许许多多的进步青年为了实现救国理想,在这样的家庭里挣脱出来,走上了革命道路。
高明德兄弟四人,大哥高树德务农,掌管家庭财政和经营大权,此人勤劳本分,性格刚正、坚强;他干农活总是起早摸黑,让家里的雇工都不好意思偷懒,说起他的坚强,村里的老年人没有不佩服的,据说有一次,土匪包围了高家的院子,将树德绑在一棵大树上,严刑拷打,甚至用烧红的铁锨烙他,直至他被折磨得奄奄一息,都没有说出埋藏金银财宝的地方。二哥高尚德,举家迁往延川县禹居乡冯家圪崂村,经营高家在那里购买的土地。三哥高文德,字治之,当时在县政府上班,先后任县财政局局长,教育局局长等职务,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被选为县参议员,并被任命为延长石油厂厂长。
中共延川区委秘密迁至高家坪村后,村里人发现经常有附近村里的年轻人来找高明德,到他家串门、闲聊。大掌柜高树德虽然也有所察觉,但他认为,明德刚从学校毕业,有同学、朋友来往是可以理解的,再说来的人几乎全都认识,其中有文安驿的曹必明,梁家沟的梁乃彬和罗家湾的罗成德(陕甘宁边区时期任三边分区专员,毛主席为他题词:“不怕困难”)。可是,当有一天当他得知高明德拿走家里一部分钱是用于推翻政府时,这位大掌柜确实害怕了,这可是犯法要被砍头的,据村里老年人讲,有一天,树德拿着推磨棍把明德追得满村跑,直到天黑明德也不敢回家。三哥文德知道后,赶紧从县城回家调解矛盾,文德告诉树德,当今世事要变了,明德要做的事就是要让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光景,他们都有一个信仰,他们可以为了这个信仰牺牲生命的,所以,随他去吧,我们兄弟还是背后支持为好。此后,树德和明德兄弟关系逐渐缓和。
在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后,明德经常拿家里的钱用于工作,用来买枪弹,支持建立革命武装。
在中共延川区委的领导和支持下,1931年,以曹必明、高朗亭为核心的一支革命武装,西北革命军第九支队在延川县创立,为开辟陕甘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支队伍后来编入红二十七军,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高明德同志却没能看到他为之奋斗的新中国的成立。当年医疗技术差,一场无情的伤寒病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他的妻子高氏,年纪轻轻带着怀孕的身体和不满两岁的女儿雁雁,含泪改嫁到延长县王家塬村。高氏十分怀念与高明德的爱情岁月,回想起往事经常泪流满面,晚年想回高家坪居住,但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如愿。1985年老人去世后,高明德的侄儿高益雄经历一番周折后将老人抬回高家坪与高明德并葬,算是完成了她的心愿!
高明德和许许多多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革命者一样,虽然他们生命之光像流星一样,一闪即逝,但他们的革命精神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革命先辈,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