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3日
用新理念指导新时代入社事业改革发展
李慎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肩负着实施民生工程的历史重任,进入新时代,要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新理念指导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增进人民的获得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理念召唤人社事业改革发展新的历史使命。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作为人社部门,必须破除民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一切顽瘴痼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推动破除阻碍人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矢志不渝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人社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通过改革创新,改革完善,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养老所养、弱有所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新理念对人社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对照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当前,人社改革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就业方面,存在群众对体面就业的向往与我市理想就业岗位匮乏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就业群体数量逐年上升,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对高薪酬、良好就业环境期待较高;另一方面,全市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开发不足,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用工市场薪酬较低,就业环境差。社会保险方面,各项社会保险整合度较低,统筹层次不一、政策较为零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三者之间待遇差距大,城镇职工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也远高于城乡居民;工伤保险参保还没有达到全覆盖,企业选择性参加生育保险;参保人群待遇诉求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人才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与高校毕业生渴求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形成矛盾。一方面,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青黄不接,高层次人才严重紧缺;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仍将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就业首选目标,各类招聘竞争激烈。收入分配方面,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存在,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同时,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高低收入阶层差距依然明显。劳动关系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争取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权利和待遇等诉求不断增加。劳动用工关系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劳动关系中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尚未落实到位,部分企业内部工资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新理念开启人社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征程。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展现出新的气象和新的作为,不断取得人社事业改革发展新的成果。一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不断丰富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注重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和实效。充分用活创业政策和创业资金,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发展,鼓励创业。加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强公益专岗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推进支医保付方式改革,合并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继续实施医保健康扶贫政策。全面推进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岗政策。推动实现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加快推动人才创新发展工作。改革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加大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继续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四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公务员制度改革和队伍建设,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三项机制”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市直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探索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工作。五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六是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强化劳动争议专业性预防调解工作。加强劳动用工领域内劳动保障执法工作,妥善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作者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