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贫困户捐赠现金志愿者为贫困户捐赠现金 ●●帮助贫困户栽植苹果树帮助贫困户栽植苹果树 ●●为贫困户捐赠为贫困户捐赠 2017年是吴起县脱贫攻坚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吴起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三变改革、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互联网+”社会扶贫等遍地开花,全县上下扶贫再现新高潮。
当一场大雪覆盖吴起县山山峁峁时,2017年也将进入倒计时。年关将至,吴起县领导干部又一次来到贫困户家中,与扶贫“四支队伍”一起核对今年的脱贫成绩。今年以来,吴起县以“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方略,以产业培育为主战场,以创新模式为手段,以典型示范为载体,凝聚各方力量同向、同心推进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政策为贫困群众撑腰
为了让全县4646户群众脱贫,让群众不返贫,该县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战略,紧紧围绕贫困户(巩固户)吃饭、穿衣、看病、上学、住房五大核心问题,深入实施“六个一批工程”,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围绕全县产业开发布局,该县大力发展以山地苹果、大棚为主的长效增收产业和家庭养殖为主的“短平快”致富产业。两年来,贫困户(巩固户)发展地膜玉米、土豆、小杂粮等9.5万亩,苹果园2.5万亩,大棚319座,养猪1.3万头、羊2.2万只、土鸡15.9万只、大牲畜2056头,实现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为了改善贫困群众的住房、出行等,该县按照贫困户易地搬迁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任务要求,在2016年启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1526户4277人,所有工程2016年全部启动。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上,整合行业部门资金,集中实施一批村级道路、安全饮水、电力、基本农田等民生工程。两年来,共落实新建、维修村级道路及生产道路693公里,柏油路75公里,桥涵77座,饮水工程233处,电路改造1326户,广电入户560户,农田改造7742亩,造林绿化43.9万亩。2016年25个退出贫困村经自查全部达标。
在教育扶贫上,该县对符合扶贫补助政策的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应补尽补,落实助学贷款,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贫困生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档次,每生每年分别发放500元、800元、2000元助学金,中高职全日制在校生一次性再给予3000元补助,本科生分四年给予1.2万元资助。两年来,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66名。
在医疗救助健康扶贫上,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让贫困群众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看病。将所有在册贫困人口全部纳为重特大疾病救助对象,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对45岁以上贫困人口每年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合疗二次报销,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该县全面实行社会保障兜底,将全县符合兜底保障政策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范围。两年来,共落实临时救助、应急救助1158人,低保、五保救助3796人,集中、分散供养94人,残疾人救助851人,落实社会保障兜底资金1885万元。
“互联网+”搭建帮扶新平台
2017年11月29日,吴起县“中国社会扶贫网”白豹镇服务站揭牌,“互联网+”社会扶贫的线上模式在白豹镇试水。这一天,吴起县开启了线上线下相结合,把社会力量整合到扶贫开发中来,爱心人士响应政府号召,纷纷寻找对象、结对帮扶,用新手段建立了契约和信任新关系。
揭牌仪式后,吴起县慈善协会、地税青年服务队、全鑫爱心服务队、思源青年志愿者协会、领秀城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和李占峰、王小芳、许建成等爱心人士对中国扶贫网上注册的白豹贫困户捐赠了13多万元物资。有人说,“中国社会扶贫网”的运营,搭建了一个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把社会力量与贫困户脱贫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吴起县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依托平台,将“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打造成吴起县脱贫攻坚的新品牌、新亮点。其实,早在2015年,一批优秀的农村第一书记在小范围内探索“互联网+”的扶贫模式。原长官庙镇长官庙村第一书记乔河玉在任职后,与精准扶贫户达成协议,随后联系爱心人士提供南瓜种子,南瓜成熟后再由爱心人士在吴起县网店上帮助销售,全额付款给贫困户的电商扶贫模式。
小范围的“互联网+”式扶贫依靠几个爱心人士难以实现。“中国社会扶贫网”的上线和智能手机、网络全覆盖的环境里,为吴起县“互联网+”社会扶贫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可供挖掘的潜力。
据吴起县慈善协会会长康秀莲介绍,该协会经过几次改革创新后,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服务队人数成几何式增长,过去的资金、物质式贫困救助模式难以满足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社会爱心人士在寻找帮扶户、寻找帮扶路、赶赴贫困村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只要在农村四支帮扶队伍和贫困户注册、写明实际情况和帮扶需求后,爱心人士用手机APP和电脑就能直观地看见贫困户的问题,实现在线“一键帮扶”。
2017年10月至11月份,该县通过制订实施方案、选拔信息管理员、组织人员注册、组建四支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发布需求信息、组织需求对接7个步骤完善了社会力量和贫困户的无缝对接,把全县46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驻村“四支队伍”及1200多名包联干部信息全部整合入网。实现各级各部门齐动员,线上线下一同推进,把贫困户的需求和互联网有机对接起来,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功能“互联网+”社会扶贫平台。
据悉,今后吴起县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互联网+”社会扶贫,利用平台把全县贫困需求信息对接率提高到总题目标的35%以上,让更多困难群众从中受益,早日脱贫。
村官包扶发展致富产业
“要让群众全部摘掉穷帽子,我才离开包扶村。”吴起县周湾镇王树湾村刘海龙说。一个“90后”的小伙子,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扎根农村,从村官到村党支部副书记,用5年的时间吃住在农村、扶贫在一线。
据悉,过去王树湾村主导产业以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农民思想传统、耕作方式落后,没有规模化现代农业,致使农民收入低,生活相对贫困。
面对此,刘海龙同村“两委”会多次商榷决定利用王树湾村广阔涧地的优势资源、国家农业产业补贴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以油桃及时令蔬菜为主的棚栽业。为了使大棚顺利建成,他连续半年蹲守在建设点上协调处理矛盾纠纷、解决困难问题、督促工程进度,几年来王树湾共新建大棚103座。另外,他积极深入村组解决矛盾纠纷,完成了东湾组、马湾组2个组600余亩的土地整理项目。
由于2016年蔬菜价格低迷致使村民发展大棚果蔬的信心受到影响。为确保棚栽户的收入不减,他多次进村入户宣讲,鼓励群众继续发展大棚产业。为了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刘海龙主动承包大棚10座,开展新品种实验,为棚栽户增收寻找新的出路;他先后试验栽植了火龙果、无花果、桑果、离核油桃、毛桃等10个新品种,部分品种目前已被推广,收益良好。
2017年,刘海龙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利用涧地良好的地理优势发展葵花种植。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他与本村支书、主任去内蒙古五原县考察葵花种植,对葵花生长周期、环境、耕作方式以及销售作了详细了解。考察之后,他回村积极宣传并开始落实种植面积。期间,因为种种顾虑,许多群众不愿意接受种植地膜葵花。面对群众的质疑,他多次与镇政府沟通,通过多方协调,最终与三瑞农科签订了订单收购合同。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他承包了20多亩土地种植地膜葵花。在落实葵花种植的一个多月里,他每天同群众待在田间地头里,帮助群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宣传收购合同,并对新品种相关种植技术作详细说明。闲余时间,他积极协调耕作机械,监督种植效果,确保种植质量和进度。在他的带领下,王树湾村当年种植1500余亩葵花,并获得丰收。
刘海龙在帮助有劳动能力农民的同时,还不忘村里弱势群体。他时常到村上精准扶贫巩固提高户家中去探望,用真情感动,让他们树立致富信心。期间,他为村里李尚贵申请了低保,雇用李尚贵在他所承包的大棚里打临工,以解决李尚贵的生活所需。巩固户刘玉芬家中有三个求学的孩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现在刘玉芬在他的帮助下养了几十只羊,还得到一份环卫工作。
民营企业家助力脱贫攻坚
“乡亲们排好队,每户两头猪仔,领完猪崽后再领取猪饲料。希望你们按照我们公司的标准去养殖猪崽,这样能节省费用,加快生猪出栏的速度。”吴起县太宝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兴明在为群众发放猪仔的同时,叮嘱米渠的贫困户们养殖细节。近日,吴起县6名庙沟镇籍企业家带着7万元的助贫资金和物资回到庙沟镇米渠村,赵兴明就是其中一位。
米渠村是吴起县委统战部的包扶村,今年县委统战部发起了回乡支持群众发展,由县工商联搭建平台,把一些情系家乡贫困户的企业家组织起来,助力贫困户摘掉贫困帽。
“为每户产业贫困户资助两头3月龄猪崽,为每名大学生资助1000元助学金,为身患残疾的贫困户和因病返贫户每户发放1000元的扶贫资金……”吴起县工商联主席杜晓丽在物资发上仪式上说。
年轻人不断地离乡创业和外出打工,让米渠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村中留守的中老年人和孩子们成为了村里的主力。随着包扶单位和企业家们的到来,寂静了多年的米渠村又一次红火了起来,村民们早早来到村部,等待着企业家们给他们带来致富的希望。
在企业家回乡资助中,共有7户因病返贫户、8户因残致贫户、12户养殖户、全镇28名贫困大学和中小学生受到了资助。三合掌村的老人罗女士家庭因病返贫,她找到睿智影城总经理高晓芬女士,希望她能为自己即将步入大学的孙子资助一部分学费,高晓芬现场资助了罗女士1000元现金,临走时还不忘安慰罗女士。
吴起驾校的政策为:只要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驾校学习驾驶技术免除全部学费,另外米渠村的贫困户学习每人补助500元交通费。校长梁树广说:“我们创业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家乡父老的支持,在家乡父老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也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让一部分群众摆脱贫困,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生态建设让贫困户鼓起腰包
吴起县人民在20年的生态建设中,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绿色财产”。如今,吴起县又在生态建设中为贫困户寻求新的致富之路。
今年以来,该县将扶贫工作与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建设、培育富民产业相结合,采取林业项目倾斜脱贫、劳务造林优先脱贫、生态补偿帮助脱贫、护林管护扶持脱贫、创新机制加大脱贫五项帮扶措施,让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背靠着山林就有“饭”吃。
之前,冯建福常年在外做生意,2011年转身进军生态业。在吴起县政府出台家庭林场政策后,他很快就嗅到了这个商机。在政府的支持下,他承包了老家郭店子村4500亩荒山,用来开办家庭林场。“政府做工作让我把乡亲们组织起来搞家庭林场,一来可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二来还可以为家乡增绿,事成后政府给予我们一定补贴,我们都能受益。”冯建福说。
目前,吴起县有5家家庭林场,力争到2020年培育发展家庭林场100家,吸纳贫困人口3000人,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冯建福也已与周围的陈岔、北梁、张台和王洼子4个村的村民达成了协议,鼓励村民以劳力、土地、资金等不同方式入股,村民干活另外赚取工资,每年仅生态建设一项人均收入达2000元以上。
在今年实施的百万亩松柏林基地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中幼林抚育工程、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以及历年实施的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中,吴起县再次要求各中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必须雇用项目区当地劳力,优先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不得拖欠劳务工资。同时,积极鼓励贫困户依托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食用、药用、菌类、林产品加工等林下经济,优先帮助贫困户销售各类花卉苗木。
在吴仓堡镇冰草沟村,吴起县林业局将全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确定的13户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给他们每户承包了15亩造林项目,每亩劳务补贴200元,如此一来,他们每户就多增加了3000元的收入,直到贫困户彻底脱贫为止。
为了让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进一步享受到退耕还林的“扶贫套餐”,吴起县还利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实行“生态补偿脱贫”政策,在全县每个村子选聘2名贫困户和低收入户作为护林员,为328名贫困户和低收入户每年增加1200元收入。同时,充分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项目,面向贫困农户,积极推广林业科技成果,建立林业科技人员帮扶农户的联系机制,手把手为贫困户教技术、教管理,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个会经营、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
据了解,目前吴起县共落实400多户参与森林抚育项目,造林面积达4000亩;全县4646户建档立卡户全部享受生态效益补偿,户均830元,落实1997户贫困户,参与管护集体公益林,户均补偿1980元,管护面积达30.55万亩;聘用328名贫困群众为护林员,户均年收入1200元;组织贫困户进行果树种植技术培训20余次,受益人数达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