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南头村人的幸福生活
    ●村民们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通讯员 杨大江
  进入2018年,宜川县秋林镇南头村的村民们看着村里的新变化喜不自胜。78岁的袁宗奎老人高兴地说:“到了我这个岁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啊!”
  坐落在黄河边上的南头村下辖五个自然村,人口177户499人,仅贫困户就有62户141人,其中兜底贫困户23户37人。该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这些成为秋林镇脱贫攻坚路上最难攻克的“贫困堡垒”。为了攻破这个“贫困堡垒”,2017年以来,南头村组建了以“四支队伍”为核心的脱贫攻坚前沿指挥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移民搬迁为重点,设施建设为基础,一年时间里,旧貌换新颜,让群众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花椒社,养驴场,村民跟着都沾光
  花椒是南头村的传统产业,全村耕地5350亩,花椒就占了4600亩。然而,椒园老化导致其效益低下,村民收益甚微。为了保住和发展村里这一支柱产业,2017年春季,秋林镇政府在南头村规划建设了一个160亩的花椒示范园,引进新品种,指导群众采用挖大坑、浇大水、铺黑膜的科学栽植方法,改造老化花椒园。同时,村委会主任杨辉带领村民成立了广聚花椒合作社,以技术指导、简单加工和联系销售为基本职能。合作社刚一成立,便吸引了全村的117户椒农加入进来。为有效解决晾晒花椒难的问题,合作社出资近万元购买了两台花椒烘干机,使南头村的花椒比相邻的村子每斤多卖出5角钱。
  网上销售是杨辉提高花椒收益的又一法宝:“如今,我们合作社已经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花椒品牌。在网上第一周的销量就达到了200斤,效果非常好。”杨辉高兴地介绍。
  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南头村外出经商的村民杨八一投资150万元,在村里建成了以肉驴饲养销售为主的民营团体合作社,吸收贫困户63户。对于这个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山信心十足,“把养殖场建在村里,村民不仅可以向养殖场售卖庄稼秸秆,农闲时还可以在场里打打零工,到年终再分红,里里外外都是收入。”
  新房子,美村子,百姓住着乐呵呵
  在南头村177户村民中,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危窑中,解决安全住房,成为他们最为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南头村脱贫攻坚中最大的“民生工程”。
  为了彻底解决南头村群众的住房问题,县委组织部派驻在南头村的包扶工作队配合秋林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向有关部门单位反映协调,于2017年5月份,对南头村下辖的4个自然村实施了就地搬迁安置工程,共计77户。为了保障群众能够搬得出、住得稳,能脱贫、快发展,包扶工作队通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决定各个自然村按照统一标准就地安置。“就地安置的最大好处就是方便群众生产,尽量减少群众损失。”包扶队副队长孟晓煜说。
  如今,南头村下辖的官头村,由19院整洁明亮的院子组成,该村的新面貌与原来破烂暗黄的旧村落形成了鲜明对比。贫困户张保山作为受益人之一,已经搬进新居。坐在新房的沙发上,老张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么好的新房子,我自己才掏了4000块钱,党的政策就是好!”
  水上塬,医进村,群众心里不再愁
  曾经在南头村,有几“难”让人印象深刻:吃水难、走路难、种地难、看病难。而在这些“难”中,饮水难最让村民忧心,大家吃水还得依靠长距离拉水或收集雨水。
  白培胜是村里的老住户了。一说起吃水,他就眉头紧锁:“以前吃水靠驴驮,后来没驴了,大伙就靠挖水窖收集雨水吃。要想吃点干净的水,就要开着三轮车到20里外的岭上村去拉,吃水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难了!”
  2017年夏,驻村工作队协调水务局,投资130万元修建了马塬和南头饮水工程,其中南头饮水工程延伸至官头搬迁点。饮水工程配合搬迁点建设做到自来水入户,村民入住后即可吃上放心水、安全水,南头村世世代代“饮水难”的状况已成为历史。
  解决饮水难,看病难的问题也随之得到解决。南头村地处偏僻,村里没人懂医术,以前村民买药都得行走几十里山路去镇上买。有时得个急病,常常使病情耽误。为了改变村民看病难的状况,驻村工作队利用扶贫政策,协调县卫计局投资20万元修建了村级卫生室,不光配备了日常用药,而且分配了一位镇卫生院的医生定期到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
  有了干净的水饮用,有了医生看病,如今南头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农村人现在也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幸福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