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风劲风劲扬帆正当时扬帆正当时
—延长县追赶超越侧记
    ●合作社的葡萄丰收了
    ●苹果丰收了
    ●合作社的火焰山红薯丰收了
    ●正在建设的液压坝
    ●新修的通村水泥路
  通讯员 李国强 王晓明 齐祥银 贾寰
   一条条平坦的通村路环环相连,一汩汩清澈的自来水引进贫困百姓家,一座座标准化大棚横卧川道,一片片美丽的苹果园在塬头铺开;老城棚户区内正在拆迁改造的机器轰鸣,槐里坪新区高楼商铺林立……这是如今延长县城乡面貌的真实写照。回眸延长的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发扬“埋头苦干”精神,凝心聚力,不断掀起跨越发展的新热潮,各项工作亮点纷呈。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工程快速推进,延河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精准扶贫攻坚措施得力……让人切实体会到延长干部群众创业干事的火热激情和内心喷发出的强大动能。 
  埋头苦干 棚改征迁任务超额完成
  “又宽又平坦,你看这个广场多壮观!以后我就能和老伴儿、孙子一起来石油广场上跳广场舞啦。”58岁的延长县居民张金梅高兴地说。
  入冬后,深处陕北高原腹地的延长县,寒风嗖嗖。2017年11月20日,在该县西桥片区和吴家山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却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石油广场上十几名工人师傅正忙着进行地面铺装工程,新建拆迁安置楼正在打桩浇筑,来往的群众都好奇地在一座巨型沈括雕塑下驻足观看。吴家山山顶钢架上“埋头苦干”四个红色巨型大字格外醒目。山坡和山下的工地上高架塔吊林立,打桩作业的机械轰鸣,挖掘机、拉土车排队装载、运送土石;“三通一平”和“山体支护”工程也在紧张施工。
  据县住建局局长高怀应介绍,西桥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是今年延长县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其中石油广场被当作一张亮丽名片来打造,以“一心两轴”为设计主旨,在保留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遗址的基础上,还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和影剧院,展示延长石油文化和红色文化,这些项目将于2018年4月全面建成投用。
  延河水自西向东流经延长,该县县城也呈东西向发展。县城主要由旧城区、槐里坪新城区和县城周边13条沟道组成。县城人口5.82万,其中约4600户17000余人居住在山体沟道,基础设施陈旧,居住环境较差,严重影响了县城的建设和发展。棚改前,西桥片区内主要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与县城的快速发展和大陆第一口油井遗址的保护要求严重不符。同样,吴家山地理位置虽优,但租赁户多,乱搭乱盖、环境卫生整治反弹、交通拥堵等现场经常发生。近年来,延长围绕“三山一水一城”,按照“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总体思路和“东限西扩、组团发展,开发改造、功能配套,居民下山、社区安居”总体布局,通过槐里坪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棚户区改造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2017年,该县投入4.52亿元,先后启动西桥片区、西河子沟口、吴家山、北洞渠、关井渠、粮库6个片区的房屋征收和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被征收户922户,动迁人口达4646人。2017年2月,延长县抽调80多名“精兵强将”干部组成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小组,开始对西桥、吴家山等片区实施房屋征收工作,并切实“让利于民”,受到广大被拆迁群众的欢迎,确保了征迁工作顺利进行。
  白海涛和刘黎,是征收小组队员,也是90后退伍军人。入户宣传政策,做动员工作,一次一行就去第二次,有的家户去过七八次;节假日加班加点,有时下午两点多才吃午餐,这是征收小组队员每日工作的常态。他们说征迁最难的就是遇到“钉子户”和“难缠户”。为了能加快征迁进度,他们争分夺秒,不但拼韧劲、苦劲,还要和群众讲方法、拉感情,坚决打赢棚改征收这场硬仗。半年多下来,磨破了几双鞋。
  45岁的磨玉莲是吴家山居民,早年丈夫去世,现在大儿子外出打工,二儿子患有癫痫症,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十分困难。“拆迁政策非常好,这次除了3间房子的补偿款外,我还领到了困难补助。”磨玉莲高兴地说,她用补偿款刚买了小套楼房正在装修,等过年了全家人就能搬进去住了。
  据县房屋征收局局长尚小平介绍,像磨玉莲这样的被征迁困难户,只要在政策范围内都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县上还制定奖励政策,群众每搬迁一户就奖励1500元,鼓励他们尽快搬迁。
  因为政策执行到位,拆迁群众极力配合,因此征迁速度得到很大提高。仅仅两个月,县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小组就拿下了吴家山和西桥片区的404户征收任务,兑付征收补偿款1.67亿元。
  截至2017年底,该县累计完成西桥、西河子沟口、吴家山、北洞渠、关井渠和粮库等六个棚户区片区房屋征收922户,超额完成了全年900户的征迁任务。其中,实物安置154户,货币化安置856全部为货币化安置,超额完成2017年900户棚改任务,动迁人口4646人,总投资4.52亿元,其中贷款3.59亿元,县财政投资0.93亿元。据悉,延长全县总人口为15.9万人,县城人口5.7万人,镇区人口1.9万人,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较2010年底的26%,增长了22个百分点,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
  延长县长曹林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年,我们棚户区改造征迁范围比较大,投入人力、物力也比较多,目的就是要让棚户区居民下山,告别危窑危房,告别脏乱差,住进功能配套、管理完善、环境优美的社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真正实现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县城的目标。”
  “五管”齐下 让延河彻底“变脸”
  2017年12月22日,冬日的延长县城虽然寒意浓浓,但城区延河河道景观坝施工现场依然一派繁忙火热的建设场景。数十名工人正忙碌着对横跨延河的巨大液压坝坝体进行安装调试。“等液压坝修好蓄上水,安装好景观灯,延长县城一定会很漂亮!”延长县水务局副局长郝向军很是激动。延河景观坝工程,不过是延长县城区段延河综合治理众多项目的一部分。
  延河综合治理项目是延安市“十三五”重点项目,重点实施防洪保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和水生态修复工程五大工程,总投资90.24亿元,延长县规划投资21.25亿元。其中延长县城区段延河综合治理总投资1.55亿元,2017年3月份动工,通过水景观、截污箱涵、堤岸防护、河道清淤疏浚、河滩公园等建设“五管齐下”,计划用三年时间让延河彻底“变脸”,成为一条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
  “你刚看到的是刚建成的2号液压坝,在整个延安范围内都是首次建设。”景观坝施工负责人王晓春解释说,城区以3座横跨延河两岸的大桥为分界线,修建3座液压坝,形成人工湖,彻底改善城区河道缺水、无水、水质不达标、河床高低不平等现状,把水留住、蓄水成湖、自然成景。“液压坝建成后,水面可以升降变宽,有效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坝体上还能形成瀑布景观,配合安装景观灯,观赏能力很高,到了晚上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液压坝施工现场旁的延河两侧,各有一条犹如长龙一样用水泥浇灌的箱体顺河而下,这就是截污箱涵工程。该工程以七里村石油新村为起点,途径整个城区至朱家湾污水处理厂,往返共计15.68公里,其中排污口涉及145个,检查井260个。工程于2017年5月20日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80%以上的工程,预计2018年5月份全面建成使用。
  据项目长李秀芳介绍,随着延长城区居民、个体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老式排污管道管径偏小,缺乏城市排污主干网系统,原来平均日收污在3000余方左右,收集污水能力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排污量,尤其是到了雨季,污水收集能力更是达不到效果。截污箱涵工程就是为了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完善排污系统。污水收集后汇至检查井,经泵站提升至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延河。该项目建成后收污量可达到4800方以上,使用年限可达50年以上。这样可以改变河道脏乱差臭的面貌。
  不仅如此,该项目还配套水景观工程。让人眼前一亮的便是截污箱涵翠屏山段,充分利用了此地段依山傍水的优势,在箱涵顶部修建了人行休闲步道,便于周围小区居民在人工湖边娱乐休闲。“翠屏山是很多人饭后散步休闲必选的山体公园,在这段区域修建人行步道真是独具匠心,不光可以美化城市,还能充实周围居民的娱乐休闲活动,我很期待。”张家园子小区住户刘强用双手比划着。
  在延河综合治理延长县城区段长达10余公里的河道施工现场,笔者看到,清淤疏浚和堤岸防护工程已经完工,河滩公园也已初具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县城延河综合治理之外,该县其他段延河综合治理也如火如荼进行。农村安全饮水和小型节水灌溉工程,于2017年3月20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面完工,建设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3处,新建了小型节水灌溉工程5处,解决了6500人的吃水难题,发展了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淤地坝修复加固工程,2017年3月10日开工建设,已于11月底前全面完工。安沟水库泄洪洞工程,修建弧形闸门式泄洪洞,该工程于2017年3月10日开工建设,11月底已完成泄洪洞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荒山造林绿化项目、小流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展顺利;各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收集设施建设,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了317个垃圾台、400个公共厕所以及两个重点镇(黑家堡、张家滩)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填埋场设计编制建设。
  有理由相信,不用多久,集堤固、洪畅、岸绿、水清、景美为一体的崭新延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众志成城 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延长全县共有贫困村8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77户20163人。2017年末,83个贫困村和8765户19530人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条件,剩余贫困人口312户633人。2017年以来,延长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切实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培育发展致富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子。
  “2016年苹果受了雹灾,没有多少收入。2017年4亩苹果能收入4万元,刚种的蘑菇预计收入2000多元。我想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安沟镇安沟村贫困户刘延平对脱贫充满信心。
  近年来,延长县坚持围绕建设塬区32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川道3万亩绿色瓜菜生产基地,黄河沿岸5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全县生态畜禽养殖基地目标来引领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按照“长短期产业结合、贫困户产业与区域产业结合、贫困户产业与合作社结合”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2016年,该县拿出16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长效产业,贫困户每户每年可享受2000元产业补助。2017年,该县又多方筹资7336万元,在张家滩、安沟2个镇以及54个村开展试点,在发展苹果栽植、瓜菜棚栽、规模养殖等长效产业的同时,帮扶贫困户发展食用菌、菌草、土鸡等短期产业,实现脱贫产业“长短结合”,让贫困群众增收有了“双保险”。目前,全县贫困户6403户16120人都发展了“长短结合”的脱贫产业。
  “没想到分红能拿8000多元。对今后的生活我更有信心了!”拿到合作社的分红,贺世康高兴地说。2017年,黑家堡镇孙吉屯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村党支部整合扶贫项目和包扶单位部分资金,并吸纳每户产业贫困户2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延长县绿农果畜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贺世康,一家4口人已分红8000元。这是延长县“三变”改革的一个缩影。
  2017年,延长县积极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把“三变”改革和脱贫攻坚相结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在政府鼓励扶持下,该县积极引导农民挖掘农村资源资产优势,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王良寺、郭旗、段家河、孙吉屯等13个村成为先行试点村,引领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迈开新步伐。
  “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我做梦也想不到这把年纪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郑庄镇张台村76岁的贫困户周催堂搬进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平房,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窑洞,不禁感慨万千。
  围绕脱贫退出标准,延长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以来,该县投资近7亿元,新修贫困村道路143公里、维修改造281公里,83个贫困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83个贫困村和76个非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卫生室全部建成投用,电力入户率和宽带网络、电视电话、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均为100%;实施83个贫困村广场、公厕、垃圾台、排水渠、联户路、照明、绿化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提升;132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分房到位,全部搬迁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