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建材群里”的“新延安人”
本报记者 忽弋琛
田庆华
柯希成
候景英(中)
  近年来,随着延安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的城区面积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大批住宅小区的交付使延安的建材市场越来越红火。如果你装修过房子,或是在建材市场里转过一圈,那你一定会发现无论是在建材经销商还是家装工人里,外地人占有很大一部分,他们背井离乡,从各自的家乡来到延安,有的拖家带口,有的跟着“老乡”,他们靠的是吃苦,拼的是手艺,讲的是诚信,随着延安的经济发展,他们在这里扎下了根,由操着外地口音的“外地人”成了建筑行业里的“新延安人”。
   “苦吃得多了生活就甜了”
  从渭南老家来延安15年了,罗小林和妻子宋萍的整体家居定制店面在不断扩大,从开始的栖身在长青路路边不到20平方米的小门脸,到现在专业性的家具建材市场近300平方米的门店,他们的店铺七经易址,但不变的是当初夫妻俩想闯出一番事业,让生活更好的决心。“苦吃得多了,生活就甜了”宋萍这样形容他们的创业经历。
  2003年,新婚不久的罗小林夫妻俩想要减轻父母负担,改变家中常年借债过日子的局面,决定走出农村去城市寻找发展。于是两人带着三千元积蓄和借来的钱,来到延安创业。虽然来延安创业是丈夫罗小林在陕西各个地市考察了近一个月所作出的决定,可是刚到延安时也是人生地不熟,一点一滴都得从头开始。
  罗小林有做石材加工的手艺,于是夫妻二人就决定从老本行起步,做起了那时刚刚兴起的橱柜定制行业。那时候他们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铺子当店面摆放样柜和接待客户,而存放货物的地下室更是物尽其用:白天宋萍用油纸将被褥裹起来,那里就是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石材车间兼库房,晚上打开油纸包裹的被褥,那里就成了一家人卧室和厨房。
  “那时候一打开灯抬头看就会发现空中到处都是飞扬的石材粉末,每天躺在这里都不知道吸进去多少,后来索性就不看了,眼不见心不烦。”宋萍打趣说。为了不让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把孩子从小学起就送去了寄宿制的学校,可这些年来却没有很好地陪伴孩子,是夫妻两人最遗憾的事,这应该也是身在异乡的创业者共同的苦衷吧。罗小林说。
  与罗小林夫妻这样来延安艰苦创业的异乡人不同的是,今年32岁的江苏徐州人侯景英8年前初来延安时,有着家人的照顾,虽说少了几分创业之初的艰辛,然而干燥的气候和饮食上的不适应让她在很短的时间就瘦了十几斤。早在2003年前后,侯景英的姐姐和弟弟就离开老家,开始在延安建材行业中打拼,姐姐和姐夫从经营基础的木工板做起到代理某品牌的铝扣板吊顶,弟弟则经营着某品牌的集成灶。“那时候我们南方人来延安做生意也是特别不容易,起早贪黑,都是靠手艺,即使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全家都还保留着再忙都自己做饭吃的习惯。”
  “招聘设计师助理一名!”24岁的设计师薛泽宇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了这样的消息,在要求里他特别标注了需要一名延安本地人。对于他来说,“最苦”的事就是一个字“忙”!
  别看西安人薛泽宇第一次来延安时才是半年前,可是他在延安的客户已经达到三四十户之多,平均每周他都在延安和西安之间往返2次,“周一来延安周二回西安,周四再来周末再回去”“要说的时髦一些我现在过的是‘双城生活’,可实际有多累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延安时候,薛泽宇除了做设计图、就是去和业主、工长实地沟通,回到西安除了接待西安的客户外,还要带有需求的延安主业主去西安选建材和家具,只要稍有空闲时间都要用来跟业主微信沟通,他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还不到5小时,即使在动车上也要打开电脑制图……“即使有了助理,也只能帮我整理下资料,看看延安现在房地产业的发展,我就知道这样的‘苦日子’不会结束。”薛泽宇打趣说。罗小林宋萍夫妇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讲诚信”
  “延安人热情,包容,延安商机很多。”这在建材群落的异乡人里是普遍共识,也是大家选择留在延安无数个原因中的一个共同原因。但是要想留在延安,站稳脚跟,靠的还是自身的努力。
  侯景英之所以经营软装行业除了她喜欢色彩多样的壁纸和窗帘外,还因为她在大学里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所以在家居软装的平面设计方面也是得心应手,没想到她这随意的选择却刚好赶上延安人装修的壁纸热潮。
  “壁纸这样的墙面装饰在家装建材行业一直以来都不是必需品,可就在我刚起步那几年我忽然发现延安人开始注重起了墙面装饰。这些年装修选择贴壁纸的客户越来越多了,也说明延安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侯景英说。每帮客户设计一套家居软装,侯景英考虑的最多的是效果,少计较的是利润,这使得侯景英的客户越来越多,店铺发展也越来越好。
  罗小林和宋萍夫妇当初在延安橱柜安装行业创新摆起了样柜,吸引了第一批顾客,夫妻俩也就此在延安捞得了第一桶金。“我们摆样柜之前,延安的定制橱柜基本上都是只有图纸和照片供参考,因而我们摆在小区门口的样柜吸引了很大一批人前来体验。那时的顾客我现在还清楚记得他们的住址、名字甚至当时定的柜子的颜色。”宋萍说。
  除了在营销方式上不断创新,把每一位业主放在心上,把每一位业主当朋友,使得罗小林夫妻的生意在延安的路越走越宽,直到现在即使有了那么多的员工,罗小林还是坚持亲自去每一户业主家沟通和安装。“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尤其是我们外地人要想立足,这点更重要。”罗小林说。
  能在延安建材行业里分得一杯羹,对于来自河南南阳的安装工人老田来说,靠的是勤奋和手艺。老田名叫田庆华,他其实并不算老,今年42岁,在延安的家具安装行业已经干了十多年了,因为从业时间长,手艺精湛,大家都习惯叫他老田。
  在来延安之前老田从来没出过自己的家乡,而在家里除了种地外他主要是靠编篓赚取几百元的零花钱。来到延安后,老田凭着一双灵巧的手和辛勤的劳动获得的回报还是很不错的。
  如今到年底了,之前签订单子的定制衣柜、橱柜都回来了,很多人也想赶在春节前把房子装好,因而老田比平时更忙了。“忙点好,我来延安十年了,除了过年几乎没有节假日,在延安这个地方凭手艺、靠汗水就能赚得踏实钱!”
  “做一个真正的‘新延安人’”
  2016年底当柯希成再次踏上延安新区时,望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他内心震撼之余还有欣喜,“我又回来了!”
  今年36岁的柯希成是湖北十堰人,20年前他就跟着老乡在西安干装修学手艺,2009年柯希成来到了延安,在一家装修公司担任工长,那时装修公司在延安刚刚起步,柯希成凭着精湛的手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了不错的收入,一年时间他就把老婆孩子都从老家接来,还在延安付款买了房子。
  2014年底柯希成回到老家跟和朋友一起承包其他工程,那时候延安新区的雏形初显,有些疑惑,心想应该不会很快建成,另一方面他也期盼着有朝一日回到延安再看看延安新区的样子。
  2016年老家的工程结束,柯希成和家人商量还是决定来到已经生活了很多年的延安,因为老婆和孩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延安的生活。阔别两年,一回到延安他就专程去延安新区看了看,十多个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柯希成仿佛看到了上万户装修工地,心里瞬间就有底了。
  凭着以前在延安积累的人脉,柯希成很快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装修旺季,柯希成最忙的时候手头负责十几个工地,在柯希成看来,延安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即使初来乍到也不会感到不适应,何况他已经有了在延安生活的经验。
  协调材料、安排工人、与业主交流、监督工程质量……柯希成有时候一整天都顾不上喝一口水,大部分业主都没有装修经验,柯希成对待业主的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房子一样,凡事都要替他们考虑到,老婆经常说,“你对待业主比对自家人还上心。”柯希成觉得,干这一行就是要面面俱到,真心换真心,很多业主都成了朋友,离开延安两年,原来的人脉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好多朋友都会给他推荐一些客户,感觉延安就像是我的家一样。
  对于今后,柯师傅也有自己的打算,打算开一家成品木门店,他在延安的房子也马上就要入住了,“今后要把根扎在这里。”柯希成说。
  虽然已经在建材市场里干了十来年,可侯景英还是一副江南女子的模样,闲时喜欢穿着古典的旗袍,说起话来也是柔声细语。她越来越喜欢延安,每年过年回去反而不适应老家的气候了。“老家空气潮湿,我一回家就过敏,看来我注定是个‘新延安人’喽。”如今她的父母和爱人也从江苏来到了延安,一家人已经在延安买车置房。空闲时间,侯景英还参加了延安本地的爱心公益社团,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我想更加深入地融入这里,做一个真正的‘新延安人’。”
  关于未来,年轻的设计师薛泽宇还没有想得更多。双城生活开始的这半年,仅设计费用薛泽宇就可以拿到近10万元。“看延安的发展趋势,家具建材行业的市场还是很大的,以后我可能会结束两城生活,彻底来到延安工作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