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红苹果”让村民过上好光景
    ●祁社平为村民作技术指导
  通讯员 刘晓媛 本报记者 雷荣
  数九寒冬,温暖的阳光照在志丹县吴堡便民服务中心杨圪崂村。山坡上,一些果农正忙着修剪果树,牛儿正在山沟的玉米地里悠闲地漫步、觅食。
  “果树冬季修剪很关键,直接关系着来年的长势,大家一定要认真修剪……”果园里,果农祁社平正在为村民们讲解着苹果管理技术。
  祁社平是宜川人,作务苹果38年,养猪13年,对苹果配药、打药,培土施肥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夫妻俩是一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掌握市场信息的行家里手。2016年,祁社平以每亩23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上的195亩果园。接手果园后,夫妻俩起早贪黑,购机械、雇人工、忙修剪、忙施肥……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就将参差不齐的果园全部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年底一算账,收入有10万多元。“这里的地理位置很好,今年我准备继续流转土地,发展养殖,建一个综合的现代化苹果基地。”祁社平高兴地说。
  “祁社平来到村上流转果园脱贫致富后,让村民认识到了苹果还能这么赚钱,这给我们村子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在,村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高涨,都争着抢着种植苹果呢!”杨圪崂村支部书记袁生刚说,现在党的政策说要振兴农村,有了这些好的政策,还有县镇干部、包扶部门和包扶干部的帮助,杨圪崂村村民的日子一定能过到人前头。
  杨圪崂村位于吴堡便民服务中心东北角约8公里处,开车到县城要将近2小时。该村山岭纵横,崎岖不平,村民居住分散,全村214户939人。由于地势偏僻且生存条件较差,有能力的村民大多进城打工,村里现留守46户208人,且多为老弱病残,属于典型的贫困村。
  2017年帮扶工作队进村后,队员走村入户,深入调研,了解村情,并与镇村领导干部反复讨论帮扶措施和村经济发展意见。如何破解该村人口外流、土地果园弃荒、产业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难题摆在了扶贫工作队的面前。根据土地流转和“三变”改革的要求,工作队确定了对外流转现有残次苹果园,积极对外招商,让资产变资金,打工不出村。经过大量招商,2016年完成了将杨圪崂村大台梁195亩涉及7户连片山地苹果园,全部流转承包给有实力的宜川县祁社平管护经营。
  村民袁学兵就是土地流转的受益者。他有21亩果树,人上了年纪,加之也不懂技术,果树基本没什么收益。2016年,他响应包扶干部的号召,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既得了流转费,还在祁社平的果园打工。“现在才知道苹果真的能赚钱,不光赚了流转费,还能打工赚钱,更能学到果园管理技术。现在,我又栽了10亩果园,以后要把自己的也管理好。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咱也要自己努力把日子过好!”袁学兵高兴地说。
  在地面忙碌的还有村民曹殿奇。多年来,他一直在外打工。2016年,听说祁社平承包的果园赚了不少钱,他就回来看了看,觉得回村发展大有前景。他举家搬回杨圪崂村,栽了30亩果园。“现在的农村发展政策好,别人种苹果能挣钱,我靠着自己的双手就不信还能比人家差。我要好好学果园管理技术,通过努力过上好光景。”
  已近下午3点,太阳依然暖暖地照在杨圪崂村村部。村干部郝磊正在村上坐班,聊起村上的变化,他说,刚进村那会感觉人很少,大家都没什么笑容。但现在村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从城里回来的也不少,大家的思想都转变过来了,发展的信心更足了。“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感觉处处都焕发着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