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延安“三步走”持续推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延川县杨家圪台镇上大木村是延川县海拔较高的村庄,土地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年年广种薄收。政府经过多次考察,在这里培育了几百亩的苹果示范园,让村民们都跟着发展苹果产业,如今,果园里已经大面积挂果。村民刘秦州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他的17亩果园全部挂果,卖了个好价钱。有了收益后,他第一个申请退出贫困户,2017年他的苹果收入了8万元。
  这样的情况在我市并不鲜见。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14.3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底的28.97%下降到3.86%,低于全国0.64个百分点。
   政策实 百姓生活有保障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生活过的地方,延安脱贫攻坚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进一步夯实各县区委、市级包联领导和市级包扶部门的责任,特别是县区委书记要亲自抓,乡镇党委书记要一线抓,村党支部书记要直接抓,做到对扶贫政策、辖区底数和工作措施‘一口清’,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在一次脱贫攻坚评估考核工作会议上,市委主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脱贫攻坚以来,市县区均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脱贫攻坚指挥部、“八办两组”,建立了四级书记抓扶贫和市级领导包县联村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的管理。
  同时,在全市1784名第一书记、830名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基础上,又从市级部门单位选派了91名县处级后备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和驻村干部。抽调6名市级领导、13名县级领导、26名科级干部组成13个督导组,长期驻县巡查督导。每县区派驻一名联络员,实现了市县区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对接。开设了12317扶贫监督热线,各级纪委增设举报中心,开通举报电话,加大扶贫领域违纪违规案件查处力度,核查办结146件,处理154人。 
  产业兴 群众致富有支撑
  为进一步加快贫困户增收脱贫步伐,我市坚持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就业创业、生态补偿、医疗救助、教育支持、兜底保障“八个一批”工程,并牢牢扭住产业脱贫这个关键,以苹果、棚栽、养殖业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培育致富产业,实现了1.59万户、4.93万人产业发展全覆盖。全面启动了苹果后整理工程,今年新建了28条智能苹果分拣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果品实行免费分拣,在提质增效中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我现在一年大概能收入10多万元,这多亏了政府的支持,苹果连年丰收,价格也高。”56岁的梁海宝是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村民,每年按时从村里领取农药补助款和用于覆盖土地的薄膜。洛川县依托苹果主导产业优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亿元,投入金融扶贫风险储备金1000万元,放大10倍建立了金融扶贫贷款平台,在73个贫困村全部组建了互助资金协会,向贫困群众提供贴息贷款,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夯实了贫困群众的增收基础。
  延安是全球唯一全部符合7项苹果生长气候指标的最佳优生区。目前,全市13个县区全部为省级苹果基地县,实现了基地县全覆盖,为陕西省第一,全国仅有。
  此外,制订出台金融扶贫政策,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户均不超过5万元的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贷款,累计发放信贷资金3.57亿元;大力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投资22.9亿元,建设266.29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20年内可为1.64万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拓宽生态扶贫领域,选聘生态护林员2277名,扶持指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47户、11365人发展林业产业;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对贫困户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直至大学毕业全程资助政策,今年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5199名,资助资金3.8亿元;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四免一提一降”“一站式”即时结算、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和大病救助等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对在册需要兜底保障的14416名扶贫对象,全面落实了兜底保障政策。
   改革深 贫困群众发展有动力
  “一年打工能挣个1万多块钱,连分红一年能挣2万多元。”贫困户李有旺说。安塞区南沟村按照“三变”改革的思路,将贫困户的土地统一进行流转,建起了生态农业示范园,农民以土地入股,到示范园打工,既解决了短期收入问题,又激活了土地资源,现在,全村每户的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实现农民、集体、企业联股联利联心,努力使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切实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着力让广大贫困群众在推进农村改革中获得更多实惠。
  索洛湾村辖2个村民小组,共116户435口人。多年来,该村党支部紧抓黄陵矿业2号矿和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机遇,大胆尝试,推进“三变”改革,由全体村民入股,先后建起了粮食加工厂、村办停车场、现代化洗车场、运输公司等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发展了餐饮街区、沮河漂流、峡谷寨探秘等配套产业,解决了村集体产业转型和群众持续增收等问题。
  村集体经济好了,村民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有线电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费用全部由集体统一供应和缴纳,村民每人每年能从村集体享受分红福利8000元以上,2016年底,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8万元,村民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东。
  基础好 农村发展有信心
  “路面硬化了真好,今年的苹果较往年每斤多收入五毛钱。”延长县雷赤镇史家庄村村民张志峰高兴地说。
  “过去,我们进村的路坑坑洼洼,晴天扬灰,雨天溅泥,进出实在不方便。尤其是在苹果成熟的季节,好多果商不来,即使是来了,也会压低价格。现在水泥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方便了,苹果的出路也好了。”站在崭新的水泥路上,55岁的贫困户张彩珍高兴地说,村上的路好了,村民的日子也跟着好起来了。
  今年以来,我市确立了“一县一图、一乡一图、一路一图”的工作思路,制订了交通脱贫攻坚项目图,实行挂图作战。截至目前,全市163个退出贫困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完成143个行政村通村沥青(水泥)路746公里,维修整治92个贫困村“油返砂”通村公路366公里,脱贫“摘帽”的延长县288个行政村通畅率达100%。
  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关乎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2017年,我市计划实施1314处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工程估算投资3.68亿元。同时,加大非贫困村饮水项目提升改造力度,2017年拟实施非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534处,涉及174个贫困村539个自然村,受益总人数12.06万人,其中贫困户9786户,贫困人口26002人,工程估算投资2.62亿元。
  不仅要用好扶贫资金,更要管好资金的使用。在脱贫攻坚中,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县区的易地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村卫生室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专项资金,让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财政预算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共安排扶贫专项资金82230.41万元,占当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计划的6%,较上年增长51.8%。其中,市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6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计划的7.9%,较上年增长88%。
  市扶贫局局长朱东平告诉记者:“目前,延安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脱贫的冲刺阶段,我们将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具体来说就是,2017年实现1.18万贫困人口脱贫,163个贫困村退出,延长县脱贫‘摘帽’;2018年实现剩余的3.81万人脱贫,334个贫困村退出,延川和宜川两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实现全市整体脱贫;2019-2020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老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