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薛飞 本报记者 宋伟
世界屋脊的阿里地区是西藏最西部的地方,靠近中印边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年均气温不到10摄氏度,医疗水平比较落后。为了给藏族同胞解除病痛、守护健康,大批医疗工作者将精湛的医术带到了雪域高原,延大附院神经内科专家刘强就是其中一位。
2017年7月,延大附院东关分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刘强离开亲人、朋友、同事,踏上人称“天上阿里”的热土,履行他一年的援藏任务。
入藏不久,刘强了解到,人才匮乏是阿里医疗水平落后的突出问题,一批批援藏医生来了,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实际困难。“我要为阿里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刘强对采访人员说。他的想法与院方不谋而合,很快与院方签订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帮带协议书,别人只带1个或2个,他毫不犹豫领了3个徒弟。
一年时间看似很长,但对他来说要培养三个合格的医生时间却太短,他们中有2个连上岗证也没有,为了有计划实施,刘强为每个人制订年总目标、季小目标、月计划、周安排,双方明确职责和权利。在徒弟眼里他什么都懂,什么也会干,找师父找对了。雷打不动,每周星期三和星期五下午是他理论带教时间,有时因缺氧气讲不了两个小时,就分开讲,但每周安排必须完成。
刘强说:“床头带教太重要了,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教会他们这里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方法,我计划实施了一个季度,现在评估计划还可行,就是时间全占了,但看到他们一天天进步,我也知足了,我相信通过我们援藏医疗人员和当地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阿里地区的医疗水平会大大提高。”
十月的阿里,寒风刺骨。入藏三个多月,刘强人更瘦了,脸更黑了,让人看了更心疼了。宿舍一张床,一桶氧是他生活的必需品。拉开抽屉,全是药,降压药、活血药、睡眠药等,刘强说他来时体检身体没有一点异常,后来全靠这些维持身体,但遇上急救病人总不能按时吃药,看到老乡被救过来,什么都忘了。
作为科室业务负责人,刘强深感到责任重大,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他本是神经内科专家,但这里开颅、腰大池引流、帮忙接生、就连小小皮肤病也都能看。刘强说:“学习还不够,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如遇不懂的时候延大附院的同事就是我坚强的后盾,有什么通过互联网请教。”
正当记者准备和刘强好好聊聊时,电话铃突然响了,医院打来的,有一个抢救病人需要他,他给我们说:“你们先吸氧,我一会就回来……”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援藏医生的心愿。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刘强最期待的是把技术留给阿里。阿里人民医院党支部李书记深情地说:“有了援藏同志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我们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明天会更好。”
这就是可亲可敬的援藏医生,用他的精湛医术帮助这里人民解除病痛,用他高尚的医德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