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凝聚国土力量 助力追赶超越
——记2017年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十大亮点工作
    ●宝塔区甘谷驿镇唐坪川顾屯片区治沟造地农作物长势喜人
    ●开展不动产登记
    ●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宜川县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省域流转工作调研
    ●实地踏勘收储用地
    ●宝塔区万花乡毗家圪堵村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应急演练
    ●开展煤矿超层越界专项督查
  本报记者 方大燕
  2017年以来,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全面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国土资源供给侧改革,紧扣追赶超越目标定位,以打造国土铁军、培育国土文化、实践国土行动为抓手,以落实“三项机制”为保障,紧盯目标不放松,强化措施抓落实,顾全大局、主动服务,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亮点1 全市共完成建设用地报批1.83万亩
  市国土资源局严格按照中省要求,完成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规划编制。不断加强用地报批,全年共完成建设用地报批1.83万亩。依法开展集体土地征收工作,累计征收集体土地3892.5亩,拆迁建筑面积平方米,有力地推动了蒙华铁路、黄河引水、延延连接线、北过境改造、小砭沟至肖林环线、鲁艺园区、圣地河谷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大收储出让力度,全市共收储土地1744.3设用地5278亩,完成市本级土地出让金追缴16.1亿元。
  亮点2 全市易地移民搬迁信息化管理经验得到全省推广
  坚持一手抓搬迁、一手抓脱贫,因地制宜地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因户因人发展特色致富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脱贫;认真落实就业脱贫“10+”模式,多措并举落实就业岗位13868个,实现了人、地、房、业精准对接;建立脱贫保障基金,实现了兜底性保障脱贫。2017年以来,省国土资源厅先后在吴起、黄龙组织召开了全省易地移民搬迁信息化管理和“三精”管理现场观摩会。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易地移民搬迁新建续建安置项目开复工率达100%,2016年和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达74.6%,达到了中省下达的60%的考核要求。
  亮点3 全市累计完成治沟造地建设规模38.9万亩
  市国土资源局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竣工验收工作方案》《子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指南》等,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的具体标准,以及子项目验收的工作原则、时限要求;多次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在资金落实、中期方案调整、信息报备、评估验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一手抓遗留问题整改、一手抓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治沟造地工程的快速推进,国土资源部通过实地督导调研给予充分肯定。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治沟造地建设规模38.22万亩,占2013—2016年总建设规模38.9万亩的98.25%。
  亮点4 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汇交质检位列全省第二
  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应对新机构整合、新队伍融合、新业务磨合带来的多重挑战,努力克服原有业务基础差、信息化程度低、遗留问题多等种种困难,重点针对资料移交、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坚持“争先、创新、有为”的高定位和“规范、高效、便民”的新理念,扎实推动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砥砺前行,实现了追赶超越,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充分肯定。截至2017年5月底,市县两级不动产登记纸质和电子档案资料已全部移交到位,信息平台全部接入国家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提前一个月完成了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任务,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10月28日全面完成所有县区的存量数据汇交质检,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了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任务,位列全省第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不动产登记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亮点5 增减挂钩省域流转发挥政策效益
  紧紧抓住全国扶贫重点县增减挂钩拆旧复垦节余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流转的利好政策,不断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力度,助推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底,延川、延长、宜川三个全国扶贫重点县共实施或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流转1517亩,预计可实现收益3.34亿元。其中,延长县已于2017年5月率先在全省与西安市长安区,以每亩22万元成功流转节余指标500亩,实现收益1.1亿元;宜川县方案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核查批准,并初步与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以每亩25万元达成节余指标流转意向517.2亩,预计可实现收益1.29亿元。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增减挂钩省域流转工作调研,挖掘出可用于省域流转的拆旧复垦后备资源8265亩,其中延长县4045亩、宜川县3000亩、延川县1220亩。
  亮点6 明确我市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试点市
  为了有效缓解我市用地规模不足问题,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在用地规模、用地指标方面给予支持,2017年11月14日,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明确将我市列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2035年)调整完善试点市,目前试点方案申请已上报中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待批。
  亮点7 产业用地瓶颈得到有效破解 
  为进一步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破解用地供给瓶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针对产业用地管理法律法规界限不明晰,严重制约我市旅游业、民办学校医院、殡葬发展和地下空间出让的实际,草拟并印发了《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见》。同时,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市情实际,强化深化改革,草拟并印发了《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 
  亮点8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调查取得新成效
  完成全市737处在册群测群防隐患点的动态更新,经常性开展人口密集区域、交通干线、矿山采空区和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和监测人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培训演练和宣传培训,2017年累计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10场2万人次,开展宣传培训13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临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安塞区、志丹县、甘泉县顺利通过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验收。积极配合中省地质调查部门开展陕北丹霞地貌地质遗迹调查,市政府联合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调查院于2017年10月共同举办了阶段性调查成果研讨会,并形成了陕北丹霞地貌地质遗迹调查阶段性调查成果评议意见书,为申报地质遗迹公园、促进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亮点9 矿产资源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扎实开展吴起边缘残次井阶段性初步验收和黄陵桥山自然保护区内油气勘查开发整治整改工作,境内黑油井已全部关停,拆除了井场设备,部分井场已复垦到位。深入开展“三保三治”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开山采石和粘土砖厂专项整治,通过采取关闭、重组、整合等措施,目前全市境内共有非煤矿山249个,其中砖瓦粘土186个,开山采石63个。深入开展煤矿超界开采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重点对黄陵县、子长县整合、技改、机改煤矿,以及国有大矿周边的小型煤矿和存在“楼上楼”开采的煤矿进行了集中整治,并顺利通过部省组织的实地入井检查,矿业秩序、安全形势趋于好转。积极推进地质找矿工作,市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陕北革命老区综合地质调查已完成项目实施26个,完成投资1000万元。
  亮点10 延安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及三维管理系统测绘成果交付使用
  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与延安市委、市政府座谈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延安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及三维管理系统测绘,完成了包括延安市中心城区、经开区1890千米地下综合管线更新核查和延安新区北区、新区东区、南泥湾镇1157.6千米新增区域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并建立二维或三维管理信息系统,于2017年12月22日召开了成果移交暨成果发布会。该项目成果的交付使用,将极大地满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等工作需要,有效提升城市空间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发展质量、水平,为城市综合管理建设、通信设施建设管理、国防战备建设、应急和减灾防灾建设、延安新区建设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