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普法宣传
●黄帝陵反恐演练
●调解化解矛盾
●延安中院举行“全国优秀法官”刘改幸先进事迹报告会 记者 刘西英 班姣 通讯员 李天然
2017年是延安政法工作浓墨重彩、扬帆奋进的一年。这一年,全市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建设好“全国人民心目中更加美好的革命圣地、全市人民平安和谐的幸福家园、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法队伍”,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全市政法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的亮点,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亮点1 12年磨一剑,勇夺“长安杯” 2017年9月19日,对延安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四年一度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延安市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标志着延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跻身全国一流综治优秀城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代表延安市参加表彰大会并领奖。该奖项被誉为“金杯中的金杯”,只有连续三届十二年获得“全国社会治理优秀市”称号才能评选。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平安建设有效载体,强力推进各项长效机制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了新跨越。
亮点2 深化“十个没有”,打造平安中国的“延安样本” 1940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民众大会上,首次用“十个没有”列举出延安时期社会治理工作成效。面对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市综治委学习借鉴我党在延安时期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新时期延安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市综治委经过深入调研,紧扣群众衣食住行安全,将创建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拓展为15个,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目标任务,将平安建设的标准具体化,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扎实开展了“互动交流、学习观摩、评比竞赛”、争创“十个没有”先进县区活动,全市创建平安网格598个、平安村组(社区)428个、平安校园82个、平安交通(交通站点)22个、平安医疗机构79个、平安井场89个、平安网吧36个、平安景区16个、平安商场市场21个、平安酒店17个,平安家庭33901户。
亮点3 夯实维稳基石,专项维稳安保工作圆满完成 2017年,省委对延安市提出了更准确的定位,要把延安建设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更加美好的革命圣地,市委也对新阶段延安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幸福延安的要求。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振东同志在全市政法委书记座谈会上要求全市政法系统牢固树立“圣地意识”,夯实维稳基石,让全国人民没到延安来的充满向往,来到延安的流连忘返。2017年,以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为主线,以维护政治安全稳定为重点,从严从细从实落实各项维稳措施,有效防范了敌对势力捣乱破坏的企图,全市没有发生政治安全事件,圆满完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任务。扎实细致做好信访工作,稳妥处置了各类信访事由。党的十九大期间,实现“零非访”和“五个坚决防止”目标,获得了中省肯定,全市维稳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亮点4 注重为民取向,“两率一度”水平有效提升 建立了党委政法委督查巡查机制,组织开展了全市政法机关窗口单位追赶超越、争先进位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切实解决政法窗口单位中存在的服务态度不够好、办事效率不够快、流程告知不够全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政法干警大走访活动,将宣传法律法规、平安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农村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化解精准扶贫矛盾纠纷等重点工作“一揽子”纳入走访任务,达到走访促进工作目的,全力提升“两率一度”水平。2017年度我市社会治安满意率为93.60%,同比增长0.87个百分点;平安创建知晓率90.64%,同比增长2.34个百分点;公安队伍形象满意度94.44%,同比增长3.26个百分点;检察队伍形象满意度95.15%,同比上升2.88个百分点;法官队伍形象满意度94.59%,同比上升2.88个百分点;司法行政队伍94.62%,同比上升3.09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亮点5 坚决扫痞治乱,保驾护航久久为功 持续保持对严重暴力、黑恶势力、黄赌毒、多发性侵财等犯罪活动严打高压态势,深入开展“2017-秦鹰”和农村社会治安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坚决打黑、除恶、铲痞、治乱。全市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4941起,同比下降14.5%,破案3783起,同比上升19.8%;共受理治安案件6940起,同比下降4%,查处6050起;大力开展农村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查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案件20件;查处“黄赌毒”治安案件1064起,查处人员1907人;累计缴获各类毒品27.9公斤,强制隔离戒毒884人;成功告破“8·07”特大网络赌博案,涉赌资金高达1.1亿元,抓获嫌疑人7人;共立案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10起,同比下降56.5%,涉案资金1.28亿余元,同比下降69.5%,涉及人数8000余人次,同比增加100%,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亮点6 扎实运用“两说一联”,化解小矛盾构筑大和谐 扎实有效推行“两说一联”制度,组织全市法官和驻村干部深入农村开展“说事”13081件、“说法”4811件,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解决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解决在群众的心里头。先后开展了“走基层抓化解,强基础促和谐”主题月活动和“百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业调解组织专兼职人员的主体作用,深入农村、社区、厂矿、企业等基层一线和流动人口较多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地段,逐村逐户、逐社区、逐单位排查化解各类矛盾,有效地防止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全市各级矛盾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320件,调解13100件,调解率98.3%,履行调解协议13030件,履行率99.5%,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亮点7 守护公平正义,司法体制改革落地生根 坚持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一手抓法治延安建设,一手抓司法体制改革,大胆探索、稳妥推进,全力推进各项中、省司法体制改革任务落地,不断提升全市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锲而不舍抓好司法责任制改革,严格入额条件和程序,全面完成首批、第二批法官、检察官入额工作,全市法官入额292名,检察官入额219名。深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探索建立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制度,依法指定宝塔区、富县、延川法院对全市一审行政案件进行异地集中管辖。市检察院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正式任命人民监督员80名,切实防止和纠正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执法不公问题。加快公安体制和司法行政改革,以深化户籍制度、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和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在全省率先启用“阳光执法”警务公开平台,推出32项便民服务新举措,公安宝塔分局“大部门、大警种”改革列入全省试点,安塞分局“一长四必”改革经验在公安部贵阳会议上作以介绍。建立并公开律师诚信执业档案和“延安市律师诚信执业和不良行为曝光台”,强化社会监督,促进律师依法诚信执业。
亮点8 坚持党的领导,政法队伍建设驰而不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要求,全面加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和干警队伍建设。实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建立了集体学习、个人学习、调查研究等制度,通过采取理论学习、专题辅导、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广大干警把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扎实开展“大学法、大培训、大练兵”活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薄弱什么加强什么的培训思路,加强对基层业务骨干和一线干警的实践知识、实战技能、规范执法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政法干警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组建刘改幸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先后深入全省各地开展宣讲27场,18000余名政法干警、党员干部和群众现场接受教育,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精神洗礼。在中央电视台2017年度十大法治人物评选中,刘改幸同志被评为年度致敬英雄。2017年,公安宝塔分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公安安塞分局刑事技术室和消防宝塔中队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称号,刘改幸、牛锐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称号,呼慧军、苗媛、胡志伟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各类媒体进行深度宣传,形成了政法宣传工作的强大声势。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统筹推进执法监督、执法检查、执法巡视、案件评查、错案追究等工作,坚决查处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以及充当保护伞等违纪违法行为,实现了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政法机关公信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