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资源“活”起来 日子“火”起来
——安塞区推行“三变”改革用活用好农村资源综述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2015年以来,安塞区面对精准脱贫这个“一号工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勉励,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最大限度地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让群众增收的渠道多起来、让“空壳”的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确保到2020年全区全面脱贫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实现整体脱贫。
   唤醒“死资源”组建“活资产”
  2014年以前,高桥镇南沟村是全区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村民经济底子薄、发展空间小、集体资源少,村集体经济薄弱,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在南沟生活了一辈子,恓惶了一辈子。”提起往昔的生活,80岁的盛兰花老人感到就一个字——“难”。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贫困的旧貌,解决贫困户致富的问题,2015年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努力下,吸引了本村企业家张维斌回乡创业,全面启动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动员全体村民参股入股、人人持股,将全村除村民的宅基地、果树地之外的22500亩撂荒地、沟洼地、滩涂地和山林地,折股量化到党支部领办的南沟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按股享受保底分红。
  截至2017年7月,全区引进培育龙头企业6家,建立专业合作社400个,村集体实现经营性收入1350万元;2017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3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
  壮大“资金池”挣得“分红金”
  2015年,安塞区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区爱卫办被确定为白渠村的帮扶单位,成立了白渠富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新建樱桃园50亩。
  白渠村辖4个村民小组,在册贫困户19户79人。2015年以来,该村将各类资金直接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按股参与分红,同时让富余劳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以钱生钱的目标。
  2017年8月13日,笔者来到焕然一新的白渠村。“今年樱桃园初挂果,我分红3000元,养鸭合作社分红2000元。”张桂富领到入股分红金高兴地说。张贵富是白渠村韩家洼人,全家没有产业,妻子两年前做乳腺癌手术欠了5万多元,生活十分困难。
  “张桂富常年在樱桃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年务工挣了1700元。”樱桃园负责人白飞飞补充说,“一年有了三方收入。”
  面对像张桂富这样的“三无”特殊贫困户,安塞区创新扶贫模式,开展了扶贫资金入股帮带脱贫模式,使这些特殊扶贫困难户也有了致富产业。如今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带模式在安塞区已经全面推广,目前共整合农业、水利、产业扶贫等各类财政资金6500万元,投入到企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等经营主体中,用于发展棚栽、林果、草畜、香菇、特色小杂粮产业,让村民享受到入股扶贫资金带来的分红。
   当好“土地爷”端好“铁饭碗”
  “我们家三口人分到土地流转资金9000多块钱,还入股了7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2017年初挂果,等到明后年挂果盛产期,一年就可以分红2万多元,真是再也不愁日子不好过了。”贫困户邵三虎,因为妻子生病和孩子上学,让原本就不富裕的他陷入了贫困。在惠民公司的帮助下,他还加入了“扶贫务工队”,每天在苹果园里打工挣钱,2017年一年就挣了2万多元,今年已经挣了6000多元了,等到苹果园见利分红,一年收入可以有5万多元,真是“零投资高回报”。
  安塞区通过“三变”改革,农业产业得以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助推了精准扶贫,找到了一条科学扶贫的好路子;壮大了集体经济,消灭了“空壳村”;让乡村更加和谐、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通讯员 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