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脱贫路上,看延长青春力量
通讯员 齐祥银
    ●孩子们在“七彩小屋”学习
    ●包扶干部与贫困户商讨脱贫大计
    ●包扶干部与果农交流果树管理技术
    ●专家大夫为村民义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延长县属国定贫困县,全县共有贫困村8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77户20163人。两年来,在全县脱贫攻坚浪潮中,有一支以共青团延长县委(以下简称团县委)为中心的青年扶贫队伍,他们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思路,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关爱及驻村扶贫等工作,助力全县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资助贫困生 爱心助学忙
  2017年11月1日,正值隆冬时节,黄河沿岸的土石山区已天寒地冻、冷风袭人,对于雷赤镇南河沟小学二年级学生周静轩来说,却是无比“温暖”的一天。
  当天,团县委带领“广发希望慈善基金”的志愿者们走进雷赤镇下驿、白家山村,向6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分别送去1万元爱心助学金,蚕丝被、羽绒服、床上用品、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以及书籍《送给孩子的100首新诗》一套。
  周静轩是一名留守儿童,也是一名贫困学生,父母农闲时就在外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件羽绒服很暖和,叔叔阿姨,谢谢你们!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穿上新羽绒服,周静轩激动地说。
  “在延长,像周静轩一样的贫困学生就有2603人,留守儿童656名。”团县委书记张佳说,“全县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们秉持‘大扶贫’理念,搭建‘四位一体’工作平台,加大协调争取力度,扎实推进贫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积极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两年来,团县委实现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先后联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团委、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发银行慈善基金会、上海国富期货有限公司、美国中学生义工团、县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扶持资金协会等十几家企业和机构,向全县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赠送图书、校服、学习大礼包等学习用具,想方设法改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积极开展IT支教活动和“爱心捐赠圆梦助学”系列活动,资助贫困高中生100名20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86名43万元,发放爱心助学金和救助款34.13万元。
   公益夏令营 真情暖童心
  李秀义是张家滩镇母生行政村郑家岭自然村的一名贫困户,家有3口人,儿子李建伟是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2017年6月,在团县委包扶干部的协调下,李建伟第一次走出大山,到省城西安参加了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这让全家人非常高兴。
  在夏令营的5天时间里,李建伟在大都市参观了很多地方,参与了很多活动,这让小小年纪的他见了世面、长了见识。这次夏令营活动让这位农村娃更加坚定了从小好好学习、长大进入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两年来,团县委争取经费15万元,先后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和“团团带你看上海”两期主题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累计有112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走出穷山沟、走进大都市,体验新生活,使孩子们的心灵种下了刻苦学习、改变命运的种子。“团县委还连续两年给我儿子1600元的补助金,让我的负担减轻了不少。”李秀义介绍说。
  此外,2017年11月,团县委还与西安工程大学团委联合举办了第一期游学活动,组织全县20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走进西安工程大学校园、创意产业园、活动室、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体验了一次大学生活。并带领他们参观游览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陕西自然博物馆,感受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看着以前在书本上学的知识出现在眼前,这些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建“七彩小屋” 圆梦微心愿
  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长期缺乏父母贴身照料和关爱约束,导致很多儿童存在家教缺失、亲情饥渴、精神孤独、性格偏执、兴趣单一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团县委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基层学校,启动实施了“七彩小屋”建设项目。“七彩小屋”内设情感宣泄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亲情联络区(家长与留守儿童视频、通话)、兴趣拓展区(书法、音乐等兴趣培养)、益智游戏区(下象棋、五子棋、飞行棋等)、阅读学习区(书本学习和网络学习),配备了视频电脑、平板电脑、固定电话、各类书籍、益智玩具、文体等器材用品,给孩子们搭建了学习、娱乐、关爱、联络、益智“五位一体”平台。
  团县委在中金所挂职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下,积极协调争取上海国富期货有限公司、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发银行希望慈善基金等企业和机构,捐助爱心资金。两年来,累计投入58.4万元爱心款,在延安精神红军小学、黑家堡镇中心小学、张家滩镇中心小学、呼家川完全小学、南河沟完全小学、郑庄镇中心小学、交口镇九年制光华中学、郭旗中心小学、关子口中心小学、罗子山小学等建成“七彩小屋”10所;在雷赤镇小学、安沟镇小学建成“快乐亲情屋”2所,实现了全县12所基层学校全覆盖。在罗子山镇中心小学、雷赤镇中心小学、南河沟中心小学建成了3个“希望厨房”,师生就餐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雷赤镇中心小学、安沟中心小学建成了2个“电子图书室”,配备平板电脑100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现代化设备,搭建起了信息平台。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贫困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比较单一和匮乏,他们的“微心愿”非常渴望被人重视和认领。为了实现留守儿童完成“微心愿”,团县委先后组织开展“微心愿V梦想”“线上微公益·共筑彩虹桥”“点亮微心愿”共3季关爱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活动。
  在“圆梦微心愿”活动中,将团县委统一制作的小小心愿卡发放至各学校,由学校团委、少队进行初步核实,将核实结果在学校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公示期过后,由各学校统一将心愿卡汇总上报团县委,由团县委进行审定,随后积极协调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认领心愿,通过延长县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扶持资金协会购买心愿清单上物品。帮助孩子们实现心愿。两年来,团县委协调投入资金27万余元,累计为656名留守儿童各实现3次“微心愿”。
   帮扶举措多 脱贫见真效
  “团县委给咱组织的义诊队来了!”听到这个消息,母生村村民纷纷从各自家里、果园赶过来,接受“健康扶贫”。
  母生行政村位于张家滩镇南部塬区,辖母生、桥头、郝家窑科、郑家岭、苏家岭5个自然村。全村共215户71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36人。
  在义诊的队伍中,一名妇女推着轮椅带着丈夫一起来做体检。她名叫王艳,今年53岁,是2015年村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年前,王艳的丈夫李治宏做了开颅手术。2年前,李治宏半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王艳一边照料果园,一边照顾丈夫,生活困苦不堪。
  “听说有义诊,我和老伴儿就来看看。一起测了血糖、血压,还做了心电图。多亏了团委这些包扶干部把义诊队请到家门口来,让我们不出村就能看病。”王艳告诉笔者,由于最近她忙于管理果园,根本没时间带丈夫去县城医院检查身体,只能躺在家里硬挨着。
  2015年起,团县委定点包扶母生村,并下派团委副书记白伟君为该村第一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呼新为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不久,包扶干部就了解到王艳一家人的特殊情况,便立即行动,积极协调给她家申请了低保,并争取社会救助5000元,帮助她们一家渡过难关。
  驻村就要给村民做出真事,办好实事。驻村以来,包扶干部心系百姓,把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对待,平时没事多往村民家里跑,询问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逢年过节,团县委包扶干部便走家串户,对兜底贫困户进行慰问看望。
  为了解决村民出行不便,不让村民多跑路,团县委多次联系延长县中医院专家大夫到村里上门义诊看病,共计为村民接诊154人次,发放常用药物价值1000余元。为4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办理慢性病救助,对身患重病的贫困户累计救助1.2万元。同时,为瘫痪、半身不遂的贫困户赠送轮椅和拐杖等物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包扶干部深深地认识到,单纯依靠一两次的救助是无法摆脱贫困的,要让村民彻底摘掉“穷帽子”,过上幸福的好日子,还必须发展产业,依靠产业增加经济收入,群众才能从根子上消除贫困。
  延长苹果远近闻名,母生村也不例外。王艳一家人的全部收入就是来自自家的两亩果园。为了帮助她发展产业,包扶干部帮她建起了防雹网,送去了10袋羊粪、2袋复合肥、2捆拉枝绳。“今年我家苹果套了1.1万只袋,还有低保、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补助,现在家里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王艳信心满满地说。
  为了帮助母生村贫困群众强产业、增收入,团县委通过在党建引领脱贫、改善基础条件、产业帮扶、落实辅助措施、改进工作作风五个方面下功夫,按照“全力支持产业贫困户苹果提质增效、帮助兜底贫困户力所能及地增加苹果收入”思路,将技术培训和物资支持有机结合,重点在技术指导、物资帮助、后期销售上给予支持。先后在母生村开展果园管理培训班3次,发放有机肥1.6万斤、专用肥3200斤、拉枝绳80捆、果袋7.8万枚。同时,协调金融机构,为4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8万元;为4户贫困户落实信息员、护林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
  此外,团县委还依托“党(团)支部+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举办全县职业农民(电商)培训班和全县青年干部苹果期货培训班,免费培训达200余人次;协调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00万元,带动60余户贫困青年发展蛋鸡、蘑菇、香菇、生猪等增收产业,为该县贫困青年就业创业和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两年间,团县委积极协调资金47万元,不仅为包扶的母生村81亩果园全部免费安装了防雹网,还为柏塔行政村95亩果园也免费安装了防雹网。同时,积极协调母生村与阳光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实施了“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建设;成立了村集体互助资金协会,已发放互助资金12万元。
  2017年,母生村的产业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全部越过了贫困线。如今,母生村家家户户房屋整洁明亮、道路通畅,村里有了活动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摇身一变成为邻村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