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延安储能谷:“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生动写照
  本报记者 南卫东 通讯员 张兴
  2018年1月,延安高新区储能谷六大产业板块的延安驻地公司陆续注册成立……“延安·储能谷”,一个具有延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在延安高新区悄然生根。
  无中生有
  “延安除了能源,就该踏踏实实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搞高新技术人家凭啥来延安?”在延安高新区产业规划研讨会上,与会者意见不一。
  事实证明,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是需要革新,需要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放眼世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在调研延安高新区和各类座谈会上多次指出:延安作为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既要结合延安实际,更要创新谋划,做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2016年10月,本着明确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的原则,延安高新区委托新加坡裕廊国际工程(苏州)有限公司重新对高新区功能定位、产业体系、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在综合环境、资源、后发优势等因素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能源科技为主导、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为配套,其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协同的“122”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其中主导产业能源科技板块的分支产业之一就是储能。
  储能,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物理、电磁等方式,把多余电能、热能、光能、风能等转化为电能储存并加以利用,其原理类似于蓄电池,但比蓄电池更节能环保。目前,国内储能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能源利用率在能源产业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渐凸显,储能产业也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关注。浙江大学教授、中投亿星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周昊博士曾提出,2017年可以看作储能元年”,这意味储能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步伐已经迈出,快速成长期即将到来。
  从延安实际出发,传统煤油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再生能源多能互补,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延安处于关天、呼包鄂银榆两大经济区中间区域和“三西两东”能源基地中央,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能源富集地,具备了承载储能产业的物理空间和关键资源要素,加上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和亲商助商优惠政策,为储能谷建设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有中生新
  做成一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一个产业,需要当机立断的果敢,需要发展产业必备的物质要素,更需要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在历经半年寻寻觅觅的招商引资后,2017年9月,中投亿星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风鸣走进了延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矿平的办公室。双方就熔盐储能供热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计划进行了再确认,并就能源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势交换了意见。作为能源行业的深度参与者和践行者,两人对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不谋而合,达成了合作共建熔盐储能主题产业园的初步意向。
  经过多次深入的交流和考察调研,对储能产业建设规划、具体项目建设内容,技术、资金、人才的引进进行了详细推演、论证,最终得出结论:在延安做储能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由延安高新区进行政策引导和相关配套支持,中投亿星主导技术、人才、项目的引进和国内国际市场、产业形势把控,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把延安储能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储能行业领跑者。11月15日,中投亿星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延安高新区管委会正式签订《延安储能谷框架合同书》,其中包括储能产业园区、储能生产装备制造基地、储能科技技术研发中心等一系列项目。至此,“储能谷”已见雏形。
  11月20日,延安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正式签约之前,高新区、延安能源集团与中科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何满潮院士的团队进行了座谈。谈及能源开发利用,与会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张慧博士提出了宇航变相储能的新路径,为高新区打开了多元化储能的大门。11月25日,由中投亿星公司牵头的储能模式多元化的碰头会在高新区“红色筑梦”科技孵化基地召开,东胜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陶智、台北科技大学的李建德教授等研究开发储能产业的投资运营负责人和专家详细介绍了薄膜发电、锂电池梯次利用、光热发电等国际国内领先的储能新技术及应用成效,并表达了与高新区的合作意向。“储能家族”日渐壮大。
  11月底,储能谷终于拨云见日:依托太阳能光热发电、储能式风力发电、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熔盐超大规模储能、锂电池梯次利用储能、宇航相变材料储能等六大储能板块,引进岑可法院士、马重芳教授、周昊教授、张慧(留美博士)、李建德(台北科技大学博士)等领军人才成立国家级储能研究中心、储能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组建全球储能创业产业孵化器及全产业链的制造和服务平台,成立以储能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基金,带动储能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形成集储能产业研究、人才技术交流、产业市场推广、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储能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中国储能产业示范区和享誉国内外的延安新名片。
  “既然要做,就做最好,把延安打造成为与美国硅谷、武汉光谷比肩的中国储能谷,一提到储能,就能想到延安,想到延安高新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矿平对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把储能做起来,并且做到国内领先,甚至国际顶尖,不仅能实现延安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也能为延安在高新科技领域方面争取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
  排忧解难
  作为延安产业转型引领示范区,高新区清楚地知道,发展产业,政府的政策引导、综合服务、促进产业本土化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必须积极转变职能,以“店小二”的精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产业发展排清障碍。
  在破解资金瓶颈这个老大难问题上,延安高新区从入驻企业有技术缺资金的特点入手,创造性地提出“科技成果评估投资”的投融资模式,为企业解决发展资金的燃眉之急。即通过专业化的投资公司对企业科技成果的未来收益和市场前景进行评估,在第三方担保的前提下,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股权投资的方式补充企业发展资金,既能解决企业起步融资难的问题,又能有效控制风险,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没有固定资产,只有科技成果在银行是不能贷款的,这是很多科技型企业面临的问题,我们的这种模式,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量身定制的。”延安高新区招商一局局长杨耀富说,“服务企业不只是门好进,脸好看,更应该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为完善生活配套,解决人才引进和安置的问题,延安高新区还计划建设专家公寓。为加快进度,及时提供完善配套,将通过回购现有商品房进行改装等方式,为引进的人才和专家提供便利、舒适的生活、工作场所,切实为引才留才提供保障。
  解决问题,提升企业创业发展体验,不仅是助推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吸引企业、留住企业的重要步骤。对为什么选择来延安做储能,中投亿星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风鸣说:“来延安投资做产业,中投亿星看重的是延安高新区这个平台,这里有志同道合的团队,也有我们发展需要的物理空间和资源平台,同时还通过政策引导,跟企业一起解决困难,为企业和产品站台背书,没有理由不来。”
  从最初的熔盐储能供热项目到储能产业园,到综合性储能产业基地,再到覆盖六大储能产业板块的全产业链储能生态体系,延安高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政策引导、精准招商、精细服务、平台搭建、人才匹配成了最关键的“助推剂”和“催化剂”。
  “储能谷的诞生是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经验,今后我们将按照这个模板,对其他产业进行整合包装,实现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高新区招商一局局长杨耀富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