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刘彦清:
建好基层医疗机构 让病人“沉”下来
本报记者 李星棋
  “多年来,通过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显著改善,但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彻底实现基层首诊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问题,成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市政协委员、子长县热寺湾卫生院院长刘彦清最关注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
  他说,近几年,随着各项鼓励政策的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向基层,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充了新鲜血液,但基层医护人员仍然十分缺少。由于要长期驻扎农村,外出培训机会少,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发展缓慢。面对多种病情,救治能力不强,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病人流失严重。此外,基层医务人员需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扶贫任务,工作繁冗复杂,薪酬待遇与大医院却相差甚远,加之没有合理的职称晋升机制,导致医疗人员进取心不强,一些培养成熟的骨干力量流失严重。
  他建议,可通过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完善三级诊疗制度等措施,建设好基层医疗机构,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赖,让病人“沉”下来,实现医患互动,形成良性循环,确保三级诊疗有效实施,改善“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