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能人张敏的二次创业
本报记者 牛敏
  一间半旧的单元房里,几张桌子,几台电脑。客厅的茶几上隐约可见刚吃过饭的痕迹,厨房里忙碌着两个收拾碗筷的人。如果不是墙上红色条幅里“百事通传媒”几个字提醒着:这是一个网络平台的管理终端,我会觉得它与普通的合租房并无二致。
  房子的租客张敏从里屋走出来,一边招呼我,一边快速划拉自己的手机。经开区的办公室还没有完全收拾好,他们必须临时在这间单元房里凑合几个月。
  “不好意思,平台刚接了几个单子,需要赶紧处理一下。”张敏的表情略显尴尬,能看出他隐约为自己的失礼感到不安,而我此刻正一头雾水,好奇的是他口里的“平台”到底是个啥。
  “我现在做的,就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然后不断把它做大,可以吸收很多人就业。”怕我没听明白,张敏又解释了一下,“简单说,就是依靠微信朋友圈团队推广信息,既做公共服务,也发商业广告。”
  坐在我对面的张敏今年46岁了,已经不算年轻。我心想,这个年纪还激情满怀地筹划创业,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张敏不那么想,他一贯的做法是不放弃任何机会,看准了就去尝试。
  他注定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1
  张敏,吴起人,文化程度不高,准确地说,他是个农民,却是个能人。
  他高中毕业后打过工,养过羊,办过养鸡场,开过农家乐,而最终让他收获人生第一桶金的是,2015年与延安大学师生合作,以“养蝎合作社”项目参加了延安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并获奖,之后他的“养蝎合作社”迅速推广,自己也被人们称为“养蝎大王”。
  没错,他就是吴起那个有名的“养蝎大王”张敏。
  创建“互联盟百事通”平台,是他第二次创业,这最早还要得益于2015年参加青年创业大赛。
  2015年10月,张敏作为延安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入围的60人之一,被安排到西安参加创业培训。那次培训会上,一个“互联网+”创业者分享的网络平台推广信息,让张敏受到了启发。回去以后,他就开始研究起网络平台。不久他发现,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好地方——寻人、投票、求职、销售、文章推广……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期待被转发,这里埋藏着巨大的商机。
  2016年3月,张敏申请了一个“互联盟百事通”的微信公众号,专门帮人推广信息,免费。为了扩大推送范围,他把自己的朋友圈加至上限5000人,还发动不同地域的亲戚朋友帮忙转发。很快,这个公众号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粉丝从0突破了15万,成为“大号”。这是他创业的第一步。
  平台大了,就有商业广告自动送上门来。有了收入,张敏并没有直接装进自己口袋,而是在朋友圈里组建了一支转发团队,实行“谁转发谁收钱”,慢慢地,团队的成员越来越多,每个成员都有5000粉丝,然后在粉丝中继续发展团队。蛋糕越做越大。
  不到两年时间,公众号粉丝接近100万,团队成员收入保持在人均2000元到5000元之间。张敏觉得时机到了,他开始寻找合伙人,以入股的方式筹集了10万元,作为注册公司、租赁办公场地等启动经费,于2017年12月注册成立了公司,进行规范化运营。
  2
  这个名叫“互联盟百事通”的网络平台规范化运营后,团队所有成员被重新整合成4600多个区域子平台,覆盖了延安13个县区以及周边多个省市,目前已拥有粉丝100多万的公众号,每日浏览量超过50万人次。
  前不久,延安有个老人走失了,家人很着急,就在宝塔区的26个平台上发出寻人启事,不到2小时,有人提供了老人的准确位置。
  吴起县城一个餐馆老板,急需招聘服务员,花了10块钱在吴起的26个平台上发布了招聘信息,10分钟后,就有人打电话应聘。
  “像出租、求职、寻人寻物、求购、征婚、打听之类的公共服务,全部免费。”张敏说,“招聘信息只收10块钱,就可以全平台推送。”
  赚钱的是商业广告。比如,有人想推销自家特产,有人要进行开业宣传……收费标准:一个平台每天推送两次,发一个星期80元,包月300元。广告费全部归推送人所有,平台管理者除了每天按公司要求推送信息,也可以自由接单,只要广告内容不违法、不违规即可。
  有钱赚,才有动力。这一点,张敏的妻子肖红娟感受最直接。现在她是“互联盟百事通”在吴起县的26个平台管理者之一。
  肖红娟加入丈夫的创业团队是个偶然。她是一名教师,有稳定工作,虽然不反对丈夫创业,但起初并未真正看好这件事。只是出于帮忙,她在业余时间有一搭没一搭地推送广告,第一个月竟然赚到2000多元。她发现原来朋友圈真的有市场,才开始认真对待,之后最高的一个月拿到4000多元。现在连张敏70多岁的老母亲也学会了用手机刷微信,每月推送广告的收入可以达到1500元以上。
  成为平台管理者需要做的事情并不难,首先是把朋友圈加满5000人,每天除了把需要推送的信息编辑好,以小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发送朋友圈,还需要及时清死粉加新人,保持朋友圈的活跃度,保证信息有效推广。这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
  张敏说,现有的4600多个团队平台,就是通过“零成本,净收益”的方式吸引来的。后期团队的扩大依然沿用这种方式,家庭妇女、残疾人、失业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将是团队发展的主力。
  3
  平台的作用就是发广告么?
  张敏沉吟了数秒回答:目前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将来肯定不是。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这种以微信朋友圈为媒介的团队推广模式,并不单单在延安出现,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自媒体发布平台,这个平台正以其用户海量、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广告营销方式多元化,以及能在线上及时与粉丝交流互动等优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一些大城市里的创业者,也在探索和开发这种模式。可见,张敏并不是异想天开。
  话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创办‘互联盟百事通’的目的是啥?”我问。
  “它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带动更多人就业。”张敏回答。
  我相信张敏说这话是真诚的。两年前,他发展养蝎子合作社的时候,就开始力所能及地关照和带动本村的贫困户和孤寡老人。
  但这显然不是最真实的答案。
  “我是说最开始最直接的目的?”我继续追问。
  “赚钱。”张敏笑了,并没有不好意思。
  对嘛,赚钱才是创业的原始动力。
  那么最关心的问题来了:公司如何盈利?难道将来要从团队里划分广告收益?
  不,不!只需每天向每个平台收取1元的管理费。
  我恍然大悟。一下子想起一个早年流行的段子: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给我1块钱,我就成了亿万富翁。张敏正在实践这个思路。
  张敏说,“互联盟百事通”今后3年的计划是,先把平台做大,扩展到20万个,覆盖全国各地。市场大了,资源才会更多。他们还会基于这个平台扩大公众号矩阵,向电商、旅游、文化、潮流等不同领域细化拓展,将来的“互联盟百事通”,肯定不仅仅是一个在朋友圈发广告的平台。
  这些规划我不太懂,张敏笑说其实自己也不太懂,但只要看准大方向,把平台搭建好,不懂可以问,不懂可以学,甚至可以把懂的人直接请进团队来。我不由得对这个46岁的农民再次刮目相看。敢想,敢干,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我想这是他最可贵的地方。大概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事物中,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