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在困境中“转型突围”
——甘泉县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2018年2月1日,动车组首次停靠甘泉县
甘泉县火车北站让群众出行更方便
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甘泉县现代化畜禽养殖区
铺好致富路
陕西环保集团保隆能源公司甘泉生产基地挂牌
雨岔大峡谷旅游持续升温
  通讯员 高振华 张波 白延香
  近日,西延动车正式停靠甘泉,这是速度和效率的提升,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近年来,甘泉县敢于摆脱误区,勇探盲区,突破禁区,勇于“跳起来摘桃子”,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困难中找办法,开创了一条具有甘泉特色的发展之路。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二,招商引资工作位列全市第三,全市县区考核群众满意度评价创历年最好,连续7年被省信访联席会评为信访工作“三无县”。完成生产总值23.4亿元,增长6.9%,是2013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以前我们家主要种玉米,现在县上帮助我们建棚,鼓励我们种大棚菜,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了几棚,结果这一棚的效益就抵我种十几亩玉米了。”谈起收入的变化,甘泉县劳山乡杨庄科村村民王树春高兴地说。
  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近年来,甘泉县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稳步发展。2017年,全县建成小杂粮示范基地27个,种植总面积2.7万亩。建成日光温室488亩、大棚800亩、露地菜1255亩,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9万亩,蔬菜产量15.8万吨;建成畜禽养殖小区9个,生猪饲养量达到13.8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236万只;建成百亩以上山地苹果示范园14个,新增山地苹果5500亩,栽植规模和质量创历年最好。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一乡一业”专业镇1个。完成19个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清产核资工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个、市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家庭农场8个,全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4.62亿元,增长5%。 
   工业转型加速推进
  过去甘泉县经济模式较为单一,经济发展好坏快慢很大程度取决于石油兴衰。为破解石油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在石油之外的土地上,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实现长期富民强县目标,甘泉县强力推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资源依赖型经济中转型、突围。
  2017年,甘泉县道镇纸坊20兆瓦集中光伏扶贫电站、桥镇刘老庄15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并网,下寺湾柴关山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进入建设阶段;陕西环保集团保隆能源公司甘泉县生产基地挂牌,为全县能源工业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同时,甘泉县还加快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完成经一路、纬一路、景观绿化带等配套设施,建成标准化厂房8900平方米,公共服务中心启动实施。李香香、婆姨汉豆制品加工、八千里鲜豆腐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甘美矿泉水、新迎红小豆、黑尔康豆制品加工等项目完成厂房及办公楼建设;延安信德食品科技公司、西瑞集团、陕西果业集团等企业即将入驻,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年新增非公有制企业143户,增长25.8%;新增个体工商户787户,增长33.9%;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6亿元,增长14.4%,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全域旅游持续升温
  2017年3月起,甘泉县雨岔大峡谷奇观引爆网络后,甘泉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多次邀请国内各大媒体对大峡谷进行了报道,吸引来不少观光者。为了做到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在多次论证的基础上,甘泉县对此独特景观进行了规划和管理,建成游客集散中心,配备10部运营车辆,在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景区的保护。
  期间,甘泉县还集中力量发掘打造景区景点,健全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2017年,陆续举办了南义沟民间社火、“二月二打龙眼泉”、首届桃花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掀起了乡村旅游热潮。完成了甘泉豆腐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小镇民俗酒店、石门村集体经济等项目主体建成,现代农业观光区开园接待游客。坚持“先保护、后利用”原则,加大甘泉大峡谷宣传推介力度,形成势不可挡的“峡谷热”,带动了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甘泉的对外知名度。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新增“五上”企业5家,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5.4%。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我来甘泉快十年了,在记忆中,这里的人行道路面一直是凸凹不平、破破烂烂的,走路一不小心就要被绊一下,现在这么一修,感觉像大城市了,人行道走上去平平的,又干净又美观,早晚出来转一转,人心里也舒服。”说起周边环境的变化,来甘泉县开面馆的刘方方感慨地说。
  为满足全县群众对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的期盼,2017年,甘泉县锲而不舍地推进城乡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努力将甘泉县建成绿色生态、宜业宜居的幸福家园。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启动了以清理整顿脏乱差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并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杨家砭等8个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工作,鳖盖峁、西门坪、旧城墙三个棚改项目房屋征收进展顺利,腾空土地390亩。完成主街道人行道地砖更换、街景立面改造、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成龙首商业步行街和金庄商业步行街,整治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马路市场等城市“牛皮癣”、“蜘蛛网”,打通了黄延高速甘泉连接线、幸福路“卡脖子”工程,解决了安家坪大桥“断头路”、太皇山大桥“烂尾路”问题。太皇山、曲里新区整体纳入城市管理范畴,县城规划区面积扩展到27.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6平方公里。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7处2.71万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8.7万平方米,打造明厨亮灶示范店10家,完成道镇天然气气化工程,改造民居934户、危房116户,农村道路、照明、公厕、保洁等设施不断完善,还给了甘泉县人民一个干净、舒适、安全、有序的城乡环境。
  与此同时,完善主城区、太皇山、曲里、丈子沟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河流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全面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02天,在陕北地区25个县区中位居第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加强,万科公益基金会清洁炉灶项目稳步推进,整顿关停非法采石点96处,建成清洁村62个、生态村26个、美丽宜居村8个。
  固投增长高位运行
  近日,甘泉县石门镇高家河村村民师光胜正在自家的山地核桃园里忙碌着。谈起自家的耕地,师光胜说:“原来我们村的耕地很少,全村人均就1亩左右,我家5口人,只有5亩地,地块少不说,沟沟条条还连不到一块,春上开种,机械开不进去,只能靠人工,又累又慢。现在经过治沟造地,全村的耕地人均又多出了1亩,地块连成了一片,又平又大又好种。”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师光胜家的地原来需要四五天才能种完,现在虽然地多了,但是机械往里一走,一天时间就种完了,不但苦轻,而且种起来又快又好管。闲时还能抽空再照料山上的15亩核桃,再剩下的时间还能出去打零工。
  2017年,甘泉县大力实施“招商带动、项目支撑、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全力以赴争项目争资金、招商引资,以项目拉动投资增长,以项目助推甘泉发展。全年实施市级重点项目9个,完成投资7.65亿元;实施县级重点项目30个,完成投资16.37亿元。完成营造林4.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1.67万亩,治沟造地8808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G210甘泉过境公路开工建设,府村川水库推进顺利。争取各类项目248个,到位资金6.8亿元。在西安、深圳、北京等地,成功举办甘泉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多场推介会,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8个,到位资金6.8亿元。组建成立城市投资建设公司、人居环境改善投资公司、特色食品开发公司3家投融资公司,达成融资协议10亿元,到位2.05亿元,走出了一条借助外力发展甘泉县的新路子。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4亿元,增长46.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以上,稳居全市第一。 
  脱贫攻坚翻身告捷
  “陕西秦电新能源公司承包了我8亩地,一年给我8000元,一给就是20年哩!这下好了,我不用种地都有收入了。”甘泉县道镇镇纸坊村贫困户张延欣高兴地说。过去张延欣靠种玉米每年收入个五六千元维持生计,土地流转出去后,他又在镇上开了个打印部,光景是越来越好了!在甘泉县像张延欣这样土地被陕西秦电新能源公司流转去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不仅让他们提高了收入,还节省了劳力。待项目农业部分建成后,通过“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村民可继续投入劳力,增加收入。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的结合,让这片土地创造出了更大的价值。
  2017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甘泉县实现退出贫困村6个,实现302户903人贫困人口脱贫。兑现产业补助资金844万元,投放小额贴息贷款2654万元,为48个互助资金协会注资1418万元。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建立中长期产业,特别是光伏扶贫项目并网投运后,为全县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完成易地扶贫移民搬迁352户1078人、避灾移民搬迁350户1226人,提前三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实施安全饮水工程69处,新修、改造通村道路112公里,建成通信基站74个,实现了全县贫困村水、电、路、通信设施的全覆盖。同时,省市反馈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健康、教育、就业、社会兜底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事业的发展,事关千家万户。2017年,是甘泉县群众极具幸福感的一年。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周边环境更加美丽、宜居,幸福指数“节节高”。
  回顾2017年工作,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办结。建立了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390万元;安置退伍士官及大学生退伍军人64人,城镇新增就业7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9%以内。举办庆祝建党96周年文艺晚会、魅力中国城甘泉万人投票晚会等系列活动,获得延安市第六届小戏调演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等多项殊荣;纪录片《绝唱,路遥在甘泉》、电影《思变》和《九年级的夏天》备受好评。县医院建成3个市级重点科室,两孩生育政策全面落实,完成妇保院搬迁,新建、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25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门诊报销。建成保障性住房653套,五大保险和城乡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做到了应保尽保。连续7年被评为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平安甘泉建设扎实推进,公众安全感达到93.95%,平安建设知晓率达到92.56%。
  期间,甘泉县还多方筹资1.09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1所,新增校舍面积3.9万平方米、学位1650个,扩大运动场地7829平方米,软化校园场地13所;新增电教室22个,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247套,电脑1859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验收。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时刻拎着乌纱帽干具体事,绝不捂着乌纱帽当太平官。
  2017年工作中,甘泉县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班子成员冲在先、干在前,立说立行、刀下见菜,确保政府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县上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严肃处理,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政府各工作部门,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工作建议19件、分组讨论意见建议27件、政协委员提案31件。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加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管、评估,资金趴窝等问题得到解决。将国有资产收益及石油开发费代征工作,由财政部门移交至国税部门。统筹整合城管、环保、工商等涉及城市管理的行政处罚力量,城市管理能力切实增强。持续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保留县级行政审批事项178项、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35项。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明确全县23个县级部门、6个乡镇(街道办)权责3767条、公共服务事项226条、事中事后监管制度77条。扎实开展“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追赶超越”大实践活动,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政务督查等工作全面加强,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