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龙迪 本报记者 王玥
“看着她恓恓惶惶的样子,我就想起了我妈。”陈天强说。
陈天强是富县张家湾镇小山子村村民,今年52岁。十八年前,一位要饭的老人路过他家门前,他收留了她。从那以后,陈天强就有了个“捡来的妈”。
收留一个来路不明的要饭老人,还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来赡养,而且一养就是十八年。2018年元月份,陈天强入选“中国好人榜”。
(一)
陈天强13岁时,父母双双去世。他内心深处渴望和其他人一样,有一个疼爱自己的母亲。
2000年的一天,一位50多岁的流浪女人上门乞讨。那天的场景陈天强至今历历在目:她穿得比较新,不像个乞讨的人。“问她是哪里人,她也想不起来,我才看出她脑子有些糊涂。”
那天是个阴天,晚上下起了暴雨,正准备入睡的陈天强猛然想起白天上门要饭的老人。“她走了没有?此刻在哪里过夜?”
想到这里,他披上衣服出了门。黑夜像是张开了噬人的大口,吞噬了远处的景物;豆大的雨点溅起一地泥花;冷风夹杂着雨水打到脸上又冷又疼。雷鸣电闪中,陈天强看到墙根下有一团黑影,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个人,就是白天来要饭的那个老人。她浑身湿透了,两手紧搂胳膊,不住地打着冷颤。
陈天强见状啥也顾不上了,连忙把老人连搀带拽地弄到屋里。进了屋,借着昏暗的烛光,他看到老人脸色惨白,嘴唇冻得发紫,雨水顺着她一缕一缕的头发往下淌着。陈天强浑身一震,仿佛看到了自己早已故去的母亲。
老人大概冻傻了,任由陈天强的媳妇曹风梅帮她擦掉身上的雨水,换上干衣服。老人走了一天又淋了雨,躺在炕上不一会就睡着了,陈天强却失了眠。
陈天强自小孤苦伶仃,全靠亲戚邻里帮衬着才长大成人。他心里一直觉得缺点什么东西。直到现在,他才明白自己缺的正是一份母爱。
于是,他就有了一个想法:与其让老人家在外流浪受罪,不如就认她做老妈!
第二天一早,陈天强就找媳妇商量。媳妇当然不同意,毕竟老人来路不明,能给些吃喝留宿一晚就不错了。陈天强再三恳求,曹风梅想一想丈夫的境遇,心就软下来,同意让老人先住下。没想到,老人这一住就是十八年。
(二)
十八年来,陈天强夫妻俩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妈,处处留心照顾,吃喝穿戴不让受一丁点罪。老人也慢慢放下戒备,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看到老人无忧无虑地生活,陈天强心里得到了很大慰藉。
老人留下了,但没有户口。陈天强考虑到母亲将来要是生病了,没有证件连医院都住不了,从2012年开始辗转为母亲办户口。老人是流浪到小山子村的,她道不清自己的来历,想要办理户口,难度可想而知。果然,调查人员来村里调查之后都摇头,但陈天强钻了牛角尖,非要给母亲把户口办了。
小山子村包村片长薛飞告诉记者:“老陈母亲的户口是真的难办,这就像是给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人上户口一样,费事得很。我们最后是根据老人零碎的记忆,给她取了李桂花这么一个名字,又根据她的口音,大致确认是志丹人,这才在2017年12月18日帮老人家上了户。”
户口本拿到手,陈天强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户口本上多了一个人,这个家也变得更完整了。
“我妈虽然头脑不清,但对家人很亲。我平时在外打工,照顾不过来家里,她就帮我媳妇干些家务;媳妇要下地干活,我妈就留在屋里看家;我从外地回来了,她顿顿吃饭非要等我坐下才肯动筷子。”陈天强憨笑着说。
把一个萍水相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赡养十余年,陈天强的事迹感动着乡邻和越来越多的人。
(三)
在陈天强家,记者见到了陈天强捡来的“妈”,她正站在猪圈旁,拿着马勺往猪槽里添食。
“这就是我妈。”陈天强对我们说。
老人头发花白,个子不高,身子有些佝偻,但却红光满面,配着上身那件崭新的红碎花大棉袄,显得精气神十足。看到陈天强领着我们过来,她立马笑脸相向。陈天强见状笑道:“我妈平时怕生得很,今天倒是争气!”
当问起老人新衣服谁给买的时,老人家自豪地说:“我儿子给我买的!”
“别看我现在这样,要是搁到以前,我还真给我妈买不起新衣服。”说着,陈天强搀着她,邀我们进屋去坐。
陈天强只有小学文化,川道里产业又少,所以只能在外给人打零工,家里那几亩玉米刚够温饱,还有一双儿女要养活,突然多了一个“妈”,着实给陈天强添了不小的负担。
“如今,女子嫁人了,儿又在外闯荡,屋里有媳妇操持,压力轻了不少。你看,快过年了,儿女都赶回来了,一大家子人忙里忙外置办年货,热热闹闹地,我心里才踏实嘛。”陈天强满足地笑着。
转过头,当年要饭的老人正坐在自己“儿子”身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寒冷的冬日里,母子相依的画面格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