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黄龙小城为何越来越宜居
    ●南山公园一角
    ●美丽动人的小城夜色
    ●城景一体的宜居环境图为裕龙苑小区航拍
  通讯员 窦可军 张建刚
  “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如果要选择一座宜居的小城,那就推荐你去“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去看看。这个雅号是属于陕西黄龙的。在黄龙居住,你可以尽情地“读山水诗,做田园梦。”黄龙这座精致美丽的小城是怎样打造出来的?黄龙小城为何越来越宜居?
  一座“景城一体”新理念的县城
  黄龙县将“景城一体”理念作为县城建设的思想理念,无论是在规划编制还是在规划执行中,都是从“景城一体”化的角度去考虑。一看是否有利于旅游景区建设与城市建设水准的一体化,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二看是否有利于城市环境风貌与景区环境协同发展,培育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三看是否有利于整合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游客体验,使景区与城市在地域上协调统一,并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四看是否有利于带动城区及乡村就地就业岗位的增加、民生的改善。
  黄龙县按照把城区建成景区,小区建成街区,建筑物建成景物的思路,规划建设居民小区,相继建成水磨坊、香格里拉、碧水湾等居旅一体的特色街区。完成引水进城、北门综合治理、黄龙县人行道提升项目、黄龙县杆线下地项目等市政建设;实施了黄龙县沙地越野摩托游乐设施建设项目,合理规划建设慢行系统和桥梁改造,实现“一桥一景、人车分离”,助推了旅游和城市建设之间的资源共享。 
  一座获得AAAA级景区的县城
  黄龙县按照“景城一体”的建设理念,依据县城4A级景区、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示范县等创建要求,2017年投资2.5亿元,实施吉家河片区桥梁道路改造提升、龙文化博物馆三期、无量山游客中心、无量山碑廊、北门综合治理、石堡河一河两岸流域治理、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第二中心小学等工程项目,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市政设施,既让游客拥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又让县域居民生活的更加幸福。
  黄龙县将县城建设成为产业的汇聚区、旅游的服务区和人口聚集区,实现了旅游和城市建设之间的资源共享。县城4A级景区、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已于2017年10月由省旅发委验收通过,是全省首创将县城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获得通过的县城。 
  一座被誉为“户外运动天堂”的县城
  2017年,黄龙县分别获得“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国家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黄龙有最好的户外运动资源。夜晚,沿河滨十里霓虹仙境;白昼,穆柯寨至无量山一路旖旎风光;城东标准化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和城西体育场设施齐全;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可承办省市各级体育赛事,也可作为体育赛事选手集训最好的营地。
  黄龙县投资5500万元,在延安率先启动全民健身运动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黄龙县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将达到9.7万平方米,人均1.94平方米,进一步满足群众现代化多元化的健身需求。黄龙县委、县政府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赛事,旅游和体育、文化深度融合,以各项赛事带动促进旅游,使天南海北的人都体验了黄龙县优美的自然环境,了解到黄龙县丰富的资源禀赋,感受到黄龙县群众的热情好客,体育赛事已融入到老百姓的心坎里。黄龙县体育发展理念先进,像网球场、蹦极等体育基础设施在全省领先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连续两届获得“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成果丰硕。
  一座“天蓝地净”充满智慧的县城
  走进黄龙县的客人,第一个好印象就是黄龙县干净整洁的街道,蔚蓝洁净的天空。然而,最让人们感慨的是,黄龙县正在彻底消除城市上空“蜘蛛网”。
  为了打破城市壁垒,给空中松绑,消除城市上空的蜘蛛网,根除城市顽疾,2017年,黄龙县投资6450万元实施架空配电线路入地、人行道提升改造工程,率先对县城内13公里的强弱电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并完成了龙湖景区、无量山景区等主要景区的杆线下地改造。“蜘蛛网”消除后,不仅使天空更加明丽,景色更加清雅,也让摄影师们能拍出更满意的作品。
  在2017年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黄龙县在全省率先推行设立了“垃圾兑换银行”,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点兑换的垃圾处理体系,推行收集垃圾、累计积分、兑换商品的模式。推动全民保洁,全域生态,实现人居环境、旅游环境、群众收入和社会文明同步提升,共享发展。截至目前,黄龙县城区设垃圾兑换总行1个,乡镇设垃圾兑换分行7个,社区、行政村支行42个,共计50个营业网点均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可为群众提供兑换商品50余种。黄龙县在全省率先推行设立了“垃圾兑换银行”,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并批示在全市推广。 
  黄龙县在县城实施“厕所革命”,实现全省唯一星级旅游公厕全覆盖,打造出“五分钟如厕圈”。黄龙县结合生态旅游县城建设,严格按照旅游标准化体系要求,从2016年起,对城区内29座公厕进行了提升改造,公厕内配备了水冲式蹲坑、残疾人无障碍如厕设施,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安装了播放轻音乐的播音设施,并将成人洗手台和儿童洗手台分设,以方便各类人群使用。公厕管理规范,干净整洁、无异味,并在每个公厕旁配建环卫休息室一处,为环卫工人提供便利的休息场所。
  2017年7月,黄龙县推出智慧停车引导系统,对城区10处生态停车场实施动态管理,在进城路口及城区主要道路路口共设置智慧停车引导屏11处,为来黄游客提供周边停车场位置、空余车位等信息,既方便了游客又提高了停车位使用率,同时还盘活存量车位。“外出旅游,开车方便,但是停车最难。”这是许多游客共同的烦恼,尤其是在市区和旅游景区,为了寻找停车位,要在路上绕好几圈,一位难求、舍近求远等尴尬现象时有发生。而在黄龙县,你再也不必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新建成的智慧停车引导系统有效的破解了这一瓶颈,让游客停车既方便又快捷。
  一座实施“多彩黄龙”花海翻浪的县城
  黄龙花海,满地皆诗,蔚为壮观。惠风和畅之春,游人如织,山花烂漫,漫山丁香绕蔷薇,半城红杏拥海棠。群山叠翠之夏,金葵格桑竞妖娆,万顷花海翻层浪。
  黄龙县城绿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注重特色,打造精品,全面提升和扩大绿化面积,依托黄龙县特有的绿,以旅定农、以农促旅,实施“多彩黄龙”建设,优化彩叶树种、彩叶经济作物、花卉的选育和空间布局,发展观赏性、互动性设施农业,同步助推“全域旅游”特有的“绿”。强力实施“多彩黄龙”项目,绿化美化县城、乡村及过境线路20000余亩、220余公里,种植景观绿化树8万余棵,真正实现了绿色下山、森林进城,花带上路,走进生态无障碍。 
  一座“山水相映”有品位的县城
  水景,令黄龙县城成为一座远近闻名的避暑山城。黄龙城区水景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在水一坊、石堡河、龙城之窗等水景亮点,龙湖水景达10万平方米。
  引水进城工程是黄龙县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承载力,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县城”的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在黄龙县城自西向东共布置水景观7处,依次是月亮广场、城西客运站、人民广场、林业局、兴龙苑山体、迎客松公园以及龙城新天地音乐喷泉,该喷泉完美的视听享受成为吸引远近游客的主要元素,音乐喷泉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水柱最高能达到86米,是目前陕北最高的音乐喷泉。2017年,“龙城水域”项目建设开工。为提高水磨湾至龙湖区域土地价值,吸引民间资本,黄龙县实施了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起点于水磨湾大桥,终点至现有龙湖湖尾上游处,治理长度约4.68km。沿河新建4座拦水坝,形成4座人工湖,新建4座升船机,使新建的4个湖区及现有龙湖中旅游船只可以上、下通航,便于游客游览沿程景观,形成4座叠水建筑,增加河道景观效果,河道两岸通过局部疏挖形成人工岛。“龙城水域”建成后,黄龙县将实现“半城半水”的格局。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黄龙县的山水是一首诗,在田园县城黄龙生活,恍如梦境。黄龙人依托独特的地域风貌,用工匠精神打磨出一座精致安逸的小城。山因水青,水依山秀,山山水水,皆可入画。
  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两条高速公路,即将把黄龙县纳入西安、延安“两小时经济圈”,成为连接关中和陕北的交通要道,最大限度地发挥黄龙县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吸纳关中、陕北的市场、人才、技术、资源,黄龙县又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