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晓明
在延长县有这样一种养老模式,政府充分利用闲置住房资源,对于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孤寡老人,实现就近就地集中安置,有效解决他们的住房养老问题,而且实现了离村不离乡,方便他们回村探亲和拜访亲友。这样的安置点,有大有小,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幸福苑。3月22日,笔者跟随县移民办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张家滩镇的幸福苑里一探究竟。
从县城乘车出发,一路沿着延马线(延长至马头关)省道直奔张家滩镇,不足半个小时车程就到了张家滩镇的幸福苑。一下车,笔者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数十孔石窑洞一字排开,粉刷一新,窑面整洁美观,一色的彩钢屋顶,一样的铝合金玻璃门窗,整齐有序。被水泥硬化的院子宽广整洁,几个老人聚集在硷畔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闲聊着。
“这里的窑洞曾经是学校废弃多年的宿舍,这一排一共30孔。”随行的县移民办副主任冯彦荣告诉笔者,2017年7月,该县投资130余万元用时3个月对这些石窑洞进行改造维修,硬化院落,解决了水电路等硬件设施,购买家具生活用品,保证住户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到去年10月底,这里共安置该镇贫困户25户26人,平均年龄73岁。
笔者掀开门帘走进一孔窑洞看到,屋子里床、沙发、茶几样样齐全,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位老人正在看电视。闲谈中,笔者得知老人叫郝让,是位“五保户”,现年82岁,来自张家滩镇埝曲村,去年10月份入住到这里。“除了门口那个小冰箱是亲戚给买的之外,其他的生活用品包括铺盖、取暖炉等都是政府给配的。我什么也不用管就住到这里了!”老人乐呵呵地对笔者说,“别看我年纪大了,可我身体还利索,想吃什么就自己动手做,过得可美哩!”
旁边一户住得是刘凤英老人和老伴。她告诉笔者,自己和老伴是前山村的,因为村里没有住处,过去18年一直外出务工,居住地方也不固定。虽然有儿子,但是多年不在身边,也帮不上忙。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直渴望有个能安心养老的地方。去年10月份住到这里后,两人都觉得非常舒心。
跟随该镇负责移民搬迁工作的副镇长刘俊安的脚步,笔者来到了一孔窑洞,在一张办公桌边上,看到了一叠住户的档案资料,中间放着一个住户外出请假登记册,册子上记录着走亲访友人员的名单。刘俊安告诉笔者,幸福苑专门聘用了一名管理员负责住户的日常生活起居管理工作,帮助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人维修水电、购买杂物和日常生活用品,并负责住户出入登记工作,确保老人住得安心顺心。
“除了吃好住好,我们还准备给这些老人找点事干。”刘俊安带着笔者来到侧面的另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里有10孔同样是过去学校废弃的石窑洞,每个窑洞里放着几个巨大的铁架子。刘俊安说这些是准备养蘑菇用的。虽然这些老人都是兜底户,享受政策性收入就可以安心生活,但是干了一辈子的农活,特别是一些身体硬朗还有劳动力的老人突然住到这里,整天没事干“闲得慌”。镇政府就决定利用这里的窑洞与一家专门从事蘑菇种植的公司签订了合同,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蘑菇种植业。
刘俊安介绍说:“在公司的指导下,根据老人的意愿,我们给有劳动力的老人每人指定一个窑洞,让他们干一些洒水、采摘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个窑洞能放500多个菌棒,总共5000多个菌棒。一年下来,效益也挺可观的。”
“让每一位孤寡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是党和政府的责任。近两年来,我们在安沟、交口等多个乡镇设置了5个幸福苑安置点和1处敬老院,共安置139位贫困孤寡老人,让他们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该县移民办主任冯涛说。